山西人的“敛与攻”

山西人的“敛与攻”

托财杂文2025-11-03 19:02:53
题:东西屏障,退可守遗世仙岛,南北通途,进可纳天下余财。山西这个地方在中国的省份里不大,历史上却不是个“省油”的地方,堂堂大宋皇帝赵匡胤一急之下竟然想把这个地方掐死,按照网民的搜集,山西再展头角当是在
题:
东西屏障,退可守遗世仙岛,
南北通途,进可纳天下余财。

山西这个地方在中国的省份里不大,历史上却不是个“省油”的地方,堂堂大宋皇帝赵匡胤一急之下竟然想把这个地方掐死,按照网民的搜集,山西再展头角当是在800年后的辛亥革命。
从北魏末年开始,400年间八位皇帝,五代时候,太原已经有“龙城”的美誉,“龙兴之地”何止一朝一代?
中国都城几千年来有出息的,历来是围绕太行山转圈,从西南的长安到东北的北京,于是乎,山西以前叫做河东,后来叫做山西,因为坐标系变了。
当农业文明期数将尽,海洋文明蓄势待发的时候,唐朝的晚钟敲响,山西人的历史幕布悄然拉上。这时候是蒙古人未卜先知,把宝藏押向北京,历史证明,这个宝押的是明智的,蒙古人又不遗余力,向西打开了欧洲的视野和野心,从而推动了美国的建立,和海洋时代的到来。这就是世界历史。
从前的山西人由攻向敛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完成的,敛什么呢?敛财吧,五百年纵横商场,以致“汇通天下”,对着中国人玩了个脑筋急转弯,到余秋雨才第一个愣过来,于是拍脑袋写了《抱愧山西》。
现在上海的小资们大都不懂历史,或者不是“下半身”,就是“东半部”,至于黄河流域,知道西安埋着黄帝就够了,有的把“黄”错写成“皇”都浑然不觉。
北京是“陆地与海洋”的暧昧,是蒙古人理解上的折中,他们治理下的元朝帝国没有能看到欧洲入侵,也没有能看到明治维新,他们的印象也许是“吓了欧洲人一跳”。
之后六百年的1840年,欧洲人又吓了中国人一跳,日本人又吓了一跳,现在中国刚刚从一跳一跳中清醒过来,不过还不够清醒。举世皆睡我独醒是失眠,举世皆醒我独睡是病了,都不是正常的。
原来中国的中心在河南,陕西,山西就是“天眼”,时不时跑出来吓统治者一跳,后来变成了“西华门”,也算是天子脚下,敛性多而攻性少,正儿八经地“仕途经济”起来,所以少了活力。
倒是湖南人野性膨胀,纵横捭阖,游刃有余,有一百多年。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