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淌在生命中的爱的小河〈一〉
〈一〉在湖南省,娄底市的一个偏僻小县城,居住着一个普通人家。低矮的平房,一大家子近十口人挤在一起生活着,这就是生养母亲的家,这个家记载了母亲的童年,一个苦难远远多于快乐的童年。在这个家成长的孩子,如今
〈一〉在湖南省,娄底市的一个偏僻小县城,居住着一个普通人家。低矮的平房,一大家子近十口人挤在一起生活着,这就是生养母亲的家,这个家记载了母亲的童年,一个苦难远远多于快乐的童年。在这个家成长的孩子,如今早已各分东西了,甚至于有一些已阴阳相隔,而养育这一家孩子的父母也早已作古,房子也成了一所空荡荡的房子。
母亲的童年中发生的许多事,大部分是母亲生前时,讲与我和弟弟听的,后来,我与大姨,二姨,舅舅们见面时,谈到母亲所说的事,也基本上是属实,有一些细小的事情虽有出入,但是却不甚大。
那时候,外公在当地是一个有名的先生〈那个年代,对老师的称呼〉,他知识渊博,长相高大英俊。外婆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小姐,据说,当年外婆嫁与外公时,所陪嫁妆是极其的丰富,而外公与外婆的结合,在当时也是典型的才子佳人组合,好一阵子,周围生活着的人都津津乐道的谈论着他们。但是那个年代,中国的每个角落都被两个字困扰着,那就是“贫穷”,在那种物质极度缺乏的时期,解决饥饿成了每个人的头等大事,物质溃乏也就罢了,偏偏当时的政策又是鼓励着每个人生育,这样在自己尚不能解决温饱的情况下,又不停的添加小孩,日子越发的困顿了。
母亲在家排行第四,上有二个姐姐和一个哥哥,下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外公只身在外教书,外婆只好一个人操持着家务,抚养着孩子,本来日子就过得紧巴巴的,加上孩子多了,生活也一日不似一日。此时,外婆早已不再是在家娇生惯养的千金大小姐了,生养了那么多的孩子,每日张嘴就要吃喝,外公一个人的薪水是远远不够解决一家人的温饱的,外婆除了和大家一起出工劳作之外,还开始自己种起了自留在,地是极少的,即便种了,仍然无法解决一家人的吃喝。母亲和她的兄妹们就在这半饥半饱的状态下一日日的生活着。
孩子多了,又没有人帮忙带,在当时,母亲大约未满四岁时便入了托儿所,这个托儿所不是如今的托儿所,如今的托儿所,孩子们是个个吃饱,喝足上学,而在学校,上、下午都有可口的点心,每个孩子在一起除了稍稍学一些基本的东西,其它的时间就是唱歌、跳舞、开心的玩乐着。母亲所进的托儿所,那都是家庭里孩子太多,无人照顾,或者是照顾不过来,只好放任到这个算是由政府出钱,专门收留这一些无人看管的可怜孩子的地方。在这地方,她们每日的饮食就是稀得见碗底的粥。一碗稀粥如何的能支撑一个人的生命,那种日子是无法想像的。人的生命力还就是那样的坚强,有人在那时饿死,但是大部分人却还是顽强的活了下来。每餐的一碗稀粥坚难的维持着这一些孩子的生命,饥饿也日日折磨着这一群瘦小的孩子,可怜的母亲却受苦了,她太饿了,以至于由于饥饿过度,眼睛看东西都是模糊一片,她的视力下降的近乎可怕,看人时已经是半眯着眼睛看,都快要成半瞎子了,是啊,那个时候不要说什么营养不营养的,根本是基本的生存下来都成了一个大问题,没饿死已是幸事,更何况饿瞎眼。
外婆看到几乎就要瞎了眼睛的母亲,再也控制不了自己,她流着泪把瘦小的母亲带回了家,虽说家中粮食不多,多少还有一些粗粮红薯是能够填饱肚子,她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母亲饿瞎眼吧。好长一段时间,母亲的视力才逐渐的恢复过来。这个时候的外婆,已被这一大家子折磨得疲惫不堪,她再也受不了,开始逼着外公辞去教书的差事,让他回来一起操持家务。外公初时是无论如何的都不肯,虽然薪水少得可怜,但毕竟是自己喜欢做的工作,他怎么也舍不得,最后终还是抵不住外婆的软磨硬缠的相逼,辞了差事,回家务农,这也成了日后外公与外婆矛盾激化的很大一个原因。想想看,一个成天在讲台上授课的书生,如何的能受得住田间的辛苦劳作,我相信,当时对于外公来说,体力上的劳累还是其次,最令他痛苦的是,他没有办法如以前一样,他不能做自己喜爱的事,不可以每天看自己喜欢的书了,日日与一双双饥饿的眼睛相视着,脑子里思考着的也是怎么样解决她们的饥饿,这是让他厌烦的。外公基本上来说,是一个自私的父亲,不谈别的,光就吃的上面来说,大部分作为父亲的来说,都是要想着子女先吃好,吃饱的,他不,家中好的吃食,必先让他享受才行,吃饭时,好的菜也必需放在他的面前。我无意于批评和冒犯上上一代的长辈,只是陈述事实,这个事实后来也从还健康的活着的小外婆口中得以证实,小外婆告诉我,外公在世时,在饮食上就是这样利己的。
命运似乎从小就对母亲不公平。在母亲不到七岁时,不小心摔倒,大腿骨折了。那一些休养的日子,不能行走,更别说蹦跳。外婆和所有天下的母亲一样,细心的照顾着受伤的女儿,怕母亲一个人躺在床上寂寞,外婆在不方便抱动她时,就请人帮忙抬着母亲到院子里晒太阳。母亲一直以来就特别的讨厌吃红薯,我曾问过母亲,是不是小时候吃多了才不喜欢的,母亲说不是那样的,她从一开始知道有红薯时,就不喜欢。受伤后,外婆心疼母亲,盛饭时,外婆先盛了一碗给外公,再盛了一碗给母亲,在母亲的碗里,外婆比平日盛饭时多捞了一些米饭,(大米是不多的,那时煮饭就放上许多的红薯混在一起煮)外公自己去盛第二碗饭时,锅里就没什么米饭了,留下的就是红薯,这一下不得了了,外公啪的一声把碗摔了,骂外婆侍候母亲是侍候她的祖宗什么的,母亲至小吃东西便很慢,受伤后,吃东西更不方便了,也就更加慢了,那一碗饭,据母亲说,还没动几口,在听了那一堆的谩骂后,她就不停的哭泣着,后来再也一口都咽不下去了。外婆因为拉外公回家来,在外公教书不成的事上,一直也是存有愧疚的,她本就是一个温顺的人,后来也越发的对外公低眉顺眼了,听他骂母亲,外婆只有陪着母亲一起哭,小声的哄着母亲。我当时在听母亲说到这事时,是想不通的,其实不光当时想不通,直至今日,我都想不通,要说解释,那可能只有一个,就是子女太多了,让父母对她们没有太多的爱。
到了该入学的年龄了,母亲也上学了,其实母亲未上学时,外公便在家趁空闲时,教了母亲姐妹们识了许多的字,这几个兄弟姐妹当中,母亲是领悟力最强,记性最好的一个,别人入学后,一字未识时,母亲已然识得上千字了。外公也常自毫的对外人夸奖母亲在学习上有聪明的天分。虽然生活依然困苦,孩子却是有着易快乐、满足的天性,简单的快乐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官方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