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笼儿,永远不会忘却的时代记忆

烘笼儿,永远不会忘却的时代记忆

轻合散文2025-11-08 23:41:49
近三十年没有烤过烘笼儿了。但是,对烘笼儿那份温馨的记忆却仍然缠缠绵绵——烘笼儿里那捧星星之火仍时而在眼前闪现,那曾经的温暖还不时萦绕在心间,瓦缽缽里飘出的阵阵豆香也似乎还在空气中弥漫……烘笼儿,从字面
近三十年没有烤过烘笼儿了。但是,对烘笼儿那份温馨的记忆却仍然缠缠绵绵——烘笼儿里那捧星星之火仍时而在眼前闪现,那曾经的温暖还不时萦绕在心间,瓦缽缽里飘出的阵阵豆香也似乎还在空气中弥漫……
烘笼儿,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与“火”,与“竹”有关。将竹子破成长长的篾条,用几根篾条交叉编成一个可以收放的圈儿,再用这个圈儿把一只瓦缽缽外翻的底边箍紧;然后,篾条向瓦缽缽口子方向编,编出烘笼儿多边形的开口;篾条再向下编,编出烘笼儿圆形的底座;最后,将一条宽而结实的竹片在火上烤软,弯曲成“匚”型,做烘笼儿的提手。这样,一个简单实用的烘笼儿就做成了。天冷时,在瓦缽缽中盛上用柴禾烧成的红红火灰,一只热烘烘的烘笼儿就可用来取暖了。
儿时的山村,还没有人听说过有电热取暖器及电热毯等,更没人亲眼见过。烘笼儿便成了当时每户人家必备的取暖用具。因为盛火灰的瓦缽缽有大也有小,烘笼儿便因此有了大小之分。一般来讲,大烘笼儿用作烘烤衣被,有小孩的人家,也用来烘烤孩子的尿布。小烘笼儿,多用作随身携带或晚上暖床用。
数九寒天,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总也离不开一只装满了炭火的烘笼儿。站着时,双手交叉捧个烘笼儿如珍宝般搂在胸前,却也自在;坐着时,把烘笼儿放在腿下,甚至踩在脚下,浑身暖和,很是满足;晚上,把一只烘笼儿塞进被窝,等被窝被烤得有些发烫时才取出,然后上床睡觉,感觉日子没有比这更舒坦的了。也有人干脆整夜搂个烘笼儿共眠,并不觉得麻烦。那时,烤烘笼儿既是冬季山村很平常的事,也是这个季节一道特有的风景。
烘笼儿,是寒冷的早晨许多山区学生娃必带的烤火工具。上中学之前,我的冬季基本上是在烘笼儿的陪伴中度过的。
那时,每天早上为自己备一个上学用的烘笼儿是一件十分紧要的事。5:50分,广播一响,我准时起床。坐在灶前,一边往灶眼里加柴禾,一边放声朗读或背诵课文,不时用火钳把灶眼里红红的火灰拍实,夹进烘笼儿中的瓦缽缽里,再用火钳把火灰摁紧实。如果烧的是茅草,就在火灰中间掏个坑,抓一捧木炭埋在中间。这样,一个经烤的烘笼儿就能保证我在学校半天不受冻。小小烘笼儿,每天早晨伴着我的朗朗读书声,陪着我慢慢长大,记载着儿时的我对书本的痴迷和对外面世界朦胧的向往。
上学路上,书包斜背在肩上,手提烘笼儿,欢喜地唱着“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雨露滋润禾苗壮……”,我在高低不平的山间小路上灵巧地跳跃着奔跑,烘笼儿里的火灰往往一路洒落,和我一起欢快地惊得路边草丛中的小麻雀也扑腾一下,飞走了;放学了,跑得更雀跃,有时一不小心,栽个大跟头,烘笼儿被摔出老远,我来不急喊疼,赶紧爬起来,捡起烘笼儿,看了又看——谢天谢地,瓦缽缽没破!很是喜出望外,拍拍身上的泥土,蹦蹦跳跳地回家去了。小小的烘笼儿,见证了上学路上我烂漫而青涩的纯真和山村小女孩有学可上的欢乐。
那时,学校的教室两面有窗,但是窗户上没有装玻璃,寒风总是穿堂而过。课桌是水泥做的,手放在上面和放在冰块上没有两样。坐在教室里,烘笼儿放在桌子下面,双脚踩在烘笼儿上,腿上盖一条围裙。有时也会用围裙把两小腿系在一起,这样,既可延长烘笼儿保温时间,也防止正在专心听课时,两腿突然晃动,影响注意力。两只小手也会轮流伸到烘笼儿上烤一会儿。这样,在寒冷的教室里上课,身上暖融融的,手也不会被冻伤。烘笼儿的温暖,伴我度过了上小学时的五个寒冬。
烘笼儿,还是儿时用来烧制零食的工具。一只烘笼儿,一捧豌豆、胡豆或黄豆,就能让几个山区小孩子开心地忙碌半天。把豆豆放在火灰里烧,听到“噗”的一声轻轻炸响,有香味飘出来时,差不多就熟了。如果一次多放些豆豆,会接二连三地发出这样的声响,灰和炸开的豆豆会溅得满地都是,扑人一脸一身的灰,大伙儿却捂着嘴乐得傻笑。有心急的家伙等不急把灰吹干净,早把滚烫的豆豆抛进了自个儿的嘴里,烫得用舌头直把豆豆在嘴里左拨右弄,嘴巴一张一合不断“哈佛,哈佛”吹大气,旁边的人却呵呵直笑。等把豆豆烧熟吃完,差不多每个人都是满嘴黑灰,却心满意足。小小烘笼儿,记忆着儿时那永远也散不尽的馋人豆香,给山村孩子带来了浓浓的童趣和满足。
上中学时,我终于走出了山村,也告别了陪伴我多年的烘笼儿。
现在,三十年过去了,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冬天取暖,手上捧的是样式新颖的暖手器,屋子里有了电热取暖器或空调,床上有电热毯,浴室里用上了浴霸,大人孩子身上穿着舒适的防寒服或羽绒服,不用随身携带烤火用具。家里有全自动洗衣机,冬天洗好的衣被从洗衣机里取出时,水份已被脱离得差不多了,不用另行烘烤。婴儿用的是一次性纸尿布,也不用烘烤。儿时上学的学校原址上,几年前就建起了新校舍,窗明几净,设施齐全,冬暖夏凉,一点不比大城市的条件差。想吃零食,随时可以买到,应有尽有。生活一天比一天富裕,烘笼儿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逐渐消失了。
今后,经济形势会更好,人们的生活也会一年一个新台阶,烤烘笼儿的岁月会越来越久远。但是,烘笼儿带给我的温暖和美好,见证着山村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已深深刻在记忆里,让我有了丰富多彩的回味,也令我对生活、人生,乃至社会多了份感恩之心。多年以后,即使已白发苍苍,我仍然会时时记起儿时的烘笼儿,回味瓦缽缽里那份温暖,思念那四溢的缕缕豆香。烘笼儿,一份永远也不会忘却的时代记忆!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