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州漫记(二)

凤州漫记(二)

张嘴结舌散文2025-08-24 19:31:08
如今,要到古凤州的凤县,无论从省城西安乘上到成都或安康的火车,亦或是从陕西第二大城市宝鸡,坐火车或汽车,沿宝成铁路或国道316,省道212公路朝西南方向而行,到了凤县的辖地,但见铁路时而穿越秦岭腹部
如今,要到古凤州的凤县,无论从省城西安乘上到成都或安康的火车,亦或是从陕西第二大城市宝鸡,坐火车或汽车,沿宝成铁路或国道316,省道212公路朝西南方向而行,到了凤县的辖地,但见铁路时而穿越秦岭腹部,时而飞越沟壑,凤县境内百多公里,竟珍珠般串了7个火车站。这里的公路也是纵横交错,宽阔平坦,212省道、316国道连通秦、蜀、陇,通村的道路也八九成都成了水泥路面。省道凤县段上金丝柳摇曳、银杏挺拔、玉兰俊秀,国道凤县段槐花飘香,道路两旁,还栽植了宽幅林带和修建了绿景小品,使旅人和过往的司机、乘客有了休闲的场所。凤(县)太(白县)县际公路上,槐树与杨树争俏,条条乡际与通村道路上,也随处可见银杏、烟柳、凤椒、翠柏。人们便不由赞叹起这里人做山水文章的的细心精到,更增添对这里的兴趣。车行之间,就会有人指着前方突然脱口锐叫:“看,这里就是大散岭,近旁就是吴玠、吴璘和金兵大战过的和尚塬战场!”话落,便有人回应道:“谁人不知凤州是个有名的古战场?!”
于是,人们就七嘴八舌说起,由於印支造山运动地质的作用,将秦岭山脉劈开了一条从宝鸡益门镇开始,翻越秦岭,横穿凤县,南伸四川,延亘四五百里的天然隘道。发源于凤县大散岭南麓的嘉陵江,沿山谷隘道蜿蜒南流,在重庆注入长江。这些又为修筑古代通道创造了较好的条件和优美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凤州“秦蜀咽喉”、“汉北锁钥”的战略地位。
从古猿踏倒的一道道带血的荆棘,到原始部落向一串串散乱的脚印;从奴隶们肩扛背驮行走的小道,到马踏车辗的栈道驿道;人类为了生产运输,社会交往,商贸流通,军旅征战,总在不断地变换延伸着形形色色的路。凤州为古长安通往汉中和巴蜀的官驿大道必经之地,古称“入蜀有四道,凤占其三”,指的是除了四川境内的金牛道,进入四川的古道经凤州境内的就有故道、连云栈道和陈仓道。
秦代,尽管从关中进入蜀、陇,只有遇峭壁悬崖,则需在崖壁上凿孔,架横木,覆木板,钳钉;遇深沟险涧,则要架椽檩,覆厚板;遇危险羊肠,壁立千仞,则在道旁打桩,砌石起坝或修栅栏,再在木板铺成的路面上修起长长的阁棚,以保护行人车马的安全,防护路面不受风雨雪霜的破坏,修筑供车马人行的栈道,也称阁道或栈阁。据说,当时修筑栈道,先是用火将岩石烧灼,再以醋激酥,而后锤敲钎凿,运送所需的材料,全得人背马驮,十分艰辛。但古人们仍契而不舍。殷周时代,秦相范睢便组织大规模修建这条栈道。当时,凤县叫故道县,因此,起于陈仓(今宝鸡市),南渡三胃河,越秦岭,经凤县东河桥,黄牛铺、草凉驿、凤州、双石铺、马岭关,西入甘粛两当界,再经两落、徽县,南越青泥岭,至白水江入略阳县,出白马关至勉县与金牛道相接的栈道叫故道。为最早通蜀的军事商旅要道。
古凤州有个桑坪铺(现称连云寺)的村头有一通清代乾隆年间的石碑,上刻“对面陈仓古道”六个大字,由此南渡野洋河,进陈仓沟,与连云栈道的南栈(金牛道)相接的栈道上,曾演绎了这样一段故事:
秦朝被推翻的时候,刘邦、项羽与参加反秦战争的各路将领,一起商议胜利以后怎样割据国土。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势力最强的项羽,表面上主张分地封王,心里却想着独霸天下。
那时,关中不但物产丰富,而且军事基础十分强固,项羽便把关中划为三部分,分给秦朝的降将章邯、司马欣和董翳。故意把巴、蜀和汉中三个郡分给刘邦,并封刘帮为汉王,以汉中的南郑为都城。同时约定:将来谁先攻下咸阳,谁就在关中为王,想把刘邦关进偏僻的山里去。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地九郡,占领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一带广大的肥沃之地,以彭城(今江苏徐州)为都城。
刘邦虽然也有独霸天下的野心,也深知项羽的险恶用心。可是,慑于项羽的威势,只得听从支配,暂时领兵西上,并且接受张良的计策,把经过的几百里栈道全部烧毁。目的既是为了便于防御,而更重要的是用来迷惑项羽,使项羽以为刘邦真的上了他的圈套。
后来,刘邦拜韩信为大将,请他策划夺取天下的军事部署,韩信的第一步计划便是先夺取关中,打开东进的大门,建立兴汉灭楚的根据地。然而却派出几百名官兵修复栈道,装作要从褒斜栈道出击的姿态,实际上却和刘邦统率主力部队,暗暗经凤州的陈仓道进入关中。
守着关中西部的章邯果然没有在意这一行动,反而讥笑刘邦和韩信道:“这么大的工程,只派几百个士兵,哪年哪月才得完成?!”。岂不知韩信明里派兵修复褒斜栈道,不久,章邯接到刘邦大军攻入关中,陈仓被占,守将被杀的紧急报告,起初还不相信,当等到证实后再慌忙领兵抵抗,已经为时晚矣。结浆章邯被逼自杀,驻守关中东部的司马欣和北部的董翳也相继投降。号称三秦的关中地区一下子被刘邦全部占领。
后人们便根据这个真实的历史故事盟生出“暗渡陈仓”、“陈仓暗渡”的成语。又因为韩信这个计策,当初张良建议烧毁栈道的时候就曾向刘邦说过。刘邦见两人先后所定的计策竟然完全一样,高兴地说:“英雄所见,毕竟略同!”由此又形成了“英雄所见略同”或“所见略同”这样的成语。
《史记·河渠书》记载,汉武帝时,兴修了褒斜道,其利弊为“故道多坂、回远,今穿褒斜道少坂,近四百里”其实,早在殷周时代,褒斜道就已被开辟利用。史料有载,周武王伐纣时,有四川和汉中一带的少数民族武装参加;周幽王伐褒国,得美女褒姒,两次进军都是沿褒斜道行进的。唐开成四年(839),归融大修蜀道,辟散关至剑门千一百里为官驿道,凤州以北借用故道,再由凤州古城西门外缘坡岭南行,越凤岭,经凤州境内的心红铺、三岔、留凤关、连云寺、高桥铺,再越柴关岭入留坝县境到褒城、勉县、宁强,至四川广元。元代“因其道路盘旋于崇山峻岭,高可连云”(《析津志。天下站名》语),故定名为连云道。

清康熙三年,陕西巡抚贾汉复又筹款策在划,用三月时间,“剔险披隘,特开路于诸岭上,由是陟降而行,无复昔日之沿山架木”栈道从此改为碥道,路宽可并行二轿四马。乾隆、嘉庆、光绪时期,又多次整修此道。这条栈道一直沿用到民国。
除了这几条连通蜀、陇的主要古栈道,凤州境内还有后唐长兴元年(930)十月开通的唐仓(今凤县唐藏镇)湖田路,向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