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辽吉忆陶铸

烽火辽吉忆陶铸

警宵散文2025-11-17 08:14:48
陶铸,很多人小时候就知道他的名字,读过他的散文。朗诵语文课本中《松树的风格》,感受到一代伟人高洁坚韧的品格。沉吟陶斯亮《一封终于发出的信》,体味到一代元勋含冤蒙难的悲怆。近读长篇小说《冰火》,再次领略
陶铸,很多人小时候就知道他的名字,读过他的散文。朗诵语文课本中《松树的风格》,感受到一代伟人高洁坚韧的品格。沉吟陶斯亮《一封终于发出的信》,体味到一代元勋含冤蒙难的悲怆。近读长篇小说《冰火》,再次领略了一代儒将运筹帷幄的风范。
长篇小说《冰火》以东北解放战争为背景,描写了辽吉根据地错综复杂、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塑造了陶铸、邓华、曾志等老一辈革命家播火融冰、英勇奋争的光辉形象,谱写出一部血与火、灵与肉、信仰与追求交相辉映的英雄史诗。
回味那硝烟弥漫的峥嵘岁月,作者在后记中深情地写道:我们以笔为帚,轻轻拂去风雨的浮尘,在不打扰那些“熟睡”的先烈们的情况下,把那座历史丰碑细细擦拭,试图让更多人跟着我们进行一次哪怕是陌生的遥远和无声的对话,也算是完成了我们对故乡红色历史的一次“导游”……
“翻滚的乌云正从南向北压来,苍茫的辽西大地上扬起了迷乱晚霞的尘暴。”抗日战争的硝烟刚刚散尽,国共两党为争夺东北这块战略要地纷纷调兵遣将,饱经沧桑的黑土地又成为兵戎交锋的主战场。按照中共中央“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陶铸奉命辗转数千里,日夜兼程赶赴东北,先后担任中共辽宁省工委书记,辽西、辽吉、辽北省委书记,足迹踏遍辽河两岸、大漠荒原,为创建和巩固辽吉根据地、为辽沈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
1945年9月,中共中央东北局在沈阳成立,陶铸被任命为辽宁省工委书记。他放手发动群众,组织工人武装,在很短的时间内组建了辽宁保安司令部,下辖四个保安旅,一个工人训练总队,一个回民支队,一个公安大队。由于局势所迫,按照中共中央“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战略方针,东北局和辽宁省委撤出沈阳,成立辽西、辽东两个省委,陶铸被任命为辽西省委书记。
辽西是关内与关外的走廊与通道,是联结华北、东北两个解放区的枢纽,因此成为国共双方的必争之地。在强敌压境的形势下,辽西省委既要配合主力部队抗击全副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队,又要深入农村清匪反霸,巩固后方,以支援前线作战。在协同主力部队进行秀水河子战役、金山堡战役和四平保卫战时,陶铸亲自做部队战前动员,深入前沿阵地检查战勤,为战役胜利作出了重要保障。
根据战争形势的需要,辽西省委后改为辽吉省委,成立辽吉军区,陶铸同志任书记兼辽吉军区政委。按照中央“五四”指示精神和东北局《东北的形势和任务》的决议,陶铸强调:“在这个极端困难时期,辽吉省摆脱困境的唯一选择是放手发动农民群众,扩大人民武装力量,以机动灵活的战术抵御国民党中央军可能发起的新的进攻,并且在短时间内消灭后方根据地境内的土匪武装,而决定成败的关键是让农民得到他们世世代代梦想得到的土地,实现彻底翻身。”为此,他抽调大批军队和地方干部组成工作团,深入农村发动广大群众,实行土地改革,普遍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和以贫雇农为主的新政权,武装基本群众,肃清土匪。
陶铸任西满军区野战军(后改为“七纵”)政委期间,与司令员邓华配合东北野战军主力部队作战,相继参加了四平攻坚战、夏季攻势和冬季攻势,歼灭了大量敌人,攻克了县以上城市60多座,把东北的敌人主力孤立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据点。他狠抓“足食足兵”工作,在西满军区迅速地扩建了七个独立师、两个蒙古骑兵师和两个朝鲜步兵师,为迎接全东北的解放和入关作战提供了后备兵力。
东北解放战争期间,陶铸同志始终强调要实事求是地贯彻党的政策。他在1946年1月30日《胜利报》上题词“深入民间,实事求是”,号召各地县干部深入群众做调查研究,组织土地问题调查小组去康平、昌图进行调查研究,具体部署调查内容:包括土地总面积,各阶层占有土地的比例,阶级关系,地主富农剥削形式,自耕农状况等问题。他还亲自带人去昌图金家屯试点,解剖“麻雀”,将调查研究情况整理成小册子,印发给各县、区委,指导县委开展发动群众、没收敌伪资财和分开拓地等工作,很快就将清算借粮、减租减息、分开拓地的群众运动开展起来,有力推动了全省各地反奸清霸和分田拓地运动的开展。
随着东北我军战略反攻的展开,陶铸及时把指导群众土改运动重点放在新收复区,提出放手发动群众,变军事占领为群众占领。1947年我军夏、秋季攻势连连取得胜利,使辽吉大部分地区重新回到人民手中。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尽快开展新区土地改革的群众运动,陶铸除了派干部到新区调查研究如何发动群众的问题,还亲自到一些新区了解情况,与县区同志座谈研究在新区发动群众的口号、斗争方式方法等,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指导思想。
陶铸连续两次致信一、二、五地委,强调“应立即动员能下乡的干部全体下乡,坚决明确提出分地分青口号,坚决实行土地改革”,“放手与集中力量去发动农民,是今天新收复地区的工作能否搞起来的关键”,“凡是能实行土地改革的地区,就要坚决充分满足群众的土地要求,积极领导群众进行土地斗争”,“要把群众控诉、反倒算与分地相结合,‘准’、‘狠’地打击敌人。”
在创建和坚持辽吉根据地的过程中,陶铸始终重视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教育和组织的整顿。1946年10月以后,辽吉一、二、五分区大部分变为敌占区或边沿区,少数干部有畏难情绪,甚至有极少数同志企图逃避残酷的战争要求到后方去。对此,陶铸在干部会议上斩钉截铁地强调:“责任,历史的责任。既然留在了辽吉,那就要生做辽吉人,死做辽吉鬼,就是死了也要用身体挡住敌人的子弹。哭喊没用,骂娘也行,在懦夫面前,我陶铸就是个老军阀!”省委发出了《关于整顿干部思想作风的决定》,对干部中存在的官僚主义、自由主义、组织涣散、纪律松弛及贪图享受、贪污腐化行为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和组织处理,从而为打开一、二、五分区的斗争局面,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陶铸同志不仅是高瞻远瞩、雄才大略的革命家、军事家,而且是出色的马克思主义宣传鼓动家。解放战争初期,由于我军刚到东北,广大农民群众对共产党八路军尚不了解,缺乏正确认识,特别是在中上层和知识界中存在着浓厚的“正统”观念。要争取群众,打开局面,陶铸同志深知舆论宣传工作的重要。为此,他亲自兼任省委宣传部长,并将从延安调来的较有马克思主义理论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