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焚情
第一幕下乡背景:一颗老柿树,一块农田,远处是连绵的群山。博啸上。担着两桶水,步履维艰。隐隐听到扩音喇叭里的歌曲:“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嘿就是好就是好呀就是好就是好马列主义大普及…
第一幕下乡
背景:
一颗老柿树,一块农田,远处是连绵的群山。博啸上。担着两桶水,步履维艰。隐隐听到扩音喇叭里的歌曲:“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嘿就是好就是好呀就是好就是好马列主义大普及……”
博啸:今天好热啊,(抬头看看天)赤日炎炎当头照,这么热的天,热得让人昏昏沉沉,热得让人透不过气来,仿佛周围空气都在燃烧。莫非天庭的太白金星把八卦炉抛到了这里,我正受着三味真火的烧烤。天哇,你不能仁慈点,下点雨,下点雨,至少让我喘口气,至少天凉快了,干渴的庄稼地也不用浇了,我也能得着了休息。
(好像有神灵感应,一块乌云刚好飘过,背景光线少了很多,博啸抬头看了看天)
博啸:啊,是真的,仿佛苍天有情,竟能低下高贵的身姿,垂怜我这微不足道的的可怜虫,有了一块乌云,出现在我的头顶,在这躲没处躲、藏没处藏的艳阳天,飘来了一片乌云,——啊,乌云,你本是黑暗的,本是受人憎恶的,可在太阳最红、最红的时候,你却用灰暗的阴影眷顾了。我,——这是怎么了?思维这般地混乱,就像一只受伤的羔羊,总害怕光亮的地方有无数只凶恶的眼睛,只能,也只能躲在阴暗的角落,得着安全,寂寞欢喜。啊,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我是被斗争的狂风卷起一粒微不足道的沙子,飘落远离了家。成了一个有家庭问题背景的下乡知识青年,只能付出更多的劳动去洗白自己。干旱的夏季,庄家苗要喝水,我只能奔波在村庄、地头,一趟趟地担水,将水井搬到这里。年复一年,担水、挑粪、抬石,肩膀磨出了茧子,腰弯了许多。今天,队长领着社员加固小水库了,趁着还有云,休息片刻罢。
(将水桶放下,坐在柿树旁的土墩上,边休息边擦汗。柿树上,有麻雀在嘀嘀咕咕,不禁引起了博啸的念家情绪)
博啸:(叹口气)唉!离开了大城市的美好生活,来到这穷乡僻壤,这苦日子何时是个头呀。我的身子快垮了,脑子也麻木了,曾经舒适的家没有了,还有自己惦记的一大堆书也被查抄了。唉,真可惜了那些书,那美好的诗歌、优美的文章,扣人心弦的小说——带来美好希望的书。如今,只有艰苦而单调的农活,贫乏的精神,面对的,只有这一片掩埋理青春和理想的黄土地!
——哦,回忆,当你回味生活的欢悦时是多么甜蜜。而当你触及噩梦般的现实时,又是一种何等令人难熬的痛楚啊!
唉,忘记吧,不要再把那曾经的甘美,制作致死神经的毒药,昨天的幸福,酝酿腐蚀肝肠的苦酒……
(这时,远处一个年轻女孩向他走来,女子二十出头,尽管她穿了打着补丁的浅灰色旧衣裤,却遮掩不住溢满青春活力的曲线高挑个,瓜子脸,白嫩的皮肤,水灵灵的大眼睛。宛如飘然下凡的仙女,她叫贺花静。她身后跟着一个中年人,中年人带着一副眼镜,约莫四十来岁,是博啸中学时代最关心他、而他最崇拜的华秉毅老师。)
(郑老师走前了几步)
郑老师:——博啸,——博啸,你在这儿啊,我的好学生,我找的你好苦呀!
博啸:(站了起来)哎哟,是郑老师,真的是郑老师,郑老师,您怎么来了?
郑老师:(指了一下贺花静)喏,是这个女孩引的路。她和你都是海城的,又同和你在一个大队。知道你插队这个村子的路子
博啸:(感激地)谢谢你,
贺花静:(腼腆地)没什么
郑老师:这次我是作为海城市里知青慰问团来到这里来,听说只有你被单独下乡在这个村子,因为不知道路,就请这位贺花静姑娘领着,找到这儿来了。
博啸:你们来看我,真是太及时了,刚才我还很消沉,见到老师,心情好像一下子好了许多。你们走这么远的路,一定很累、很饿,刚好地头还有我带来的几只烤山芋,来咱们坐下来一块吃。
(博啸从身上掏出了一个纸包拿出山芋,他们三个人坐在地头的田耕上边吃边聊)
郑老师:来之前,慰问团的团长老郑说,老化,今天我们要去好多地方啊,你说的那个地方就一个人,山高路又远,就不去了罢!我说,那怎么成?那地方还有我一个学生,一个好学生。见到你也就放心了。长话短说……我知道你下乡到这个地方,一定受了不少苦……
博啸:郑老师,我……,干活身体不怕累,其实是心,真受不了那些无端歧视与嘲弄……,还有这毫无希望的田间地头生活……
郑老师:让你们上山下乡,这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作出这么伟大的战略决策,对于毛主席这句话:“到农村去,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你是怎么理解的?
博啸:这是他老人家鼓励我们的号令或者口号。实际上我也没得什么选择。
郑老师:呵!听得出你是有情绪的。是的,在浩浩荡荡的历史洪流中,我们每个人都微不足道,然而在你自己没有什么选择的时候,却是历史和这个时代却选择了你,国家不会忘记你,也绝不会让你沉沦,就是要把你推入大风大浪之中,让你得到锻炼和洗礼。——不管你是主动还是被动,都得面对!我们都处在这个火红的年代,不想变,也得变。大有作为绝不是口号,是我们的精神动力,什么是“大有作为”?“大有作为”不仅是像农民那样多打粮食,还要使你的身心得到磨练,“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志而有后成”。在作文里你不是说过“志不在胜人,在自胜”吗?这正是锻炼人意志的时候,决不能消沉啊!毛主席说过:我们的同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博啸:老师,你的话还是像过去那样振聋发聩,可我,……经过了这些年,家庭的境遇和变故……,来到农村,在严寒酷暑中,在终日劳苦里,我需要的最是什么你知道吗?——是希望!希望!希望啊!
郑老师:我理解你。我们这么远来就是要给你们看到希望。就是要让你们实实在在的希望,就是给你们这批下乡知青鼓舞士气。依我看,知识青年下乡只不过是权宜之计,是伟大领袖毛主席让我们这些青年学生在离开学校课堂之后,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一次再教育,再锻炼,最终的目的还是要你们到各个更重要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还有一层意思,慰问团不能明说:我们国家还很落后,需要大批专业人才,你们俩都很聪明,多余的时间,最好集中看些书。听说全国各地的大学,快要恢复招生了……”
博啸:真的?真的吗!?文化学习真的有用么?
郑老师:是真的。自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官方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不得人心(相声)
下一篇:两只鳖话长寿(幽默相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