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让学习代替了思考
据说,在上世纪初的全世界,每五十年左右,知识量会增加一倍。到了七十年代,便缩短至二十年。而到现只需要二、三年的时间全世界的知识总量便会翻上一翻。于是乎,浩如烟海的书籍,日新月异的知识,学海更是无止无边
据说,在上世纪初的全世界,每五十年左右,知识量会增加一倍。到了七十年代,便缩短至二十年。而到现只需要二、三年的时间全世界的知识总量便会翻上一翻。于是乎,浩如烟海的书籍,日新月异的知识,学海更是无止无边无境无涯,学习更是成了众人穷其一生的事业。于是乎,众人对学习便趋之若骛,个人要终生学习,活到老,学到老;企业便开始建立学习型组织;机关更是踏入名牌大学的这学习班那培训班。这或许正应了鲁迅先生所说过的:“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拿来主义也未尝不可。去学习去接受新的知识当然是件好事,但倘若只是一味不假思索地拿来,或并无实用。自古至今,从不缺乏埋头苦读的人和装满条文的人,从不缺乏死读书的书架子和读死书的书呆子,从不缺乏通晓古今、尽知天下事拘泥成格的人,也从不缺乏观略大意不求甚解的人,他们肚子里着实是装了一些“货”,却食书不化,不能理解和运用。这样的人,在古代被人们讥为“书囊”。倘是读书缺乏思考,将活书读死了,将好书读坏了,孟子讽刺这样的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好在我们的读死书的古人很是可爱,曾有三位书生酒后闲谈,偶及时令,甲说黄梅时节多雨,以宋诗“黄梅时节家家雨”为证;乙说黄梅时节常晴,以宋诗“梅子黄时日日晴”为据。甲、乙两人争执不休,丙忙起身调解,说:“二位的话都正确。宋诗中不还有一句‘熟梅天气半阴晴’吗!”在我们会心一笑之余,不知能否引起一些小小的思考?倘若阅读的是并不适合自己的书或不好的书,或比不阅读还坏;读不适合的书,会让人无所适从感到迷茫甚至迷失方向;读不好的书相当于受不好的人的煽动、教唆和蛊惑。不适合或者不好的学习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我们戕害。如果学来的一切是假知识,甚至它比无知更可怕。
既然如此,难道我们要避而远之舍弃学习?显而易见我们不能因噎废食?!那么,学习究竟是什么?学习又是为了什么?
学习究竟是什么呢?在我国,学习这一词,是把“学”和“习”复合而组成的词。最先把这两个字联在一起讲的是孔子。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按照他的看法,“学”就是闻、见,是获得知识、技能。“习”是巩固知识、技能。后来,西方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即试误,认为知识、技能的学习是通过尝试、错误、尝试这样一个反复过程习得的;还有人认为学习即顿悟或者是一种信息加工过程。如今更多的人则认为:从广义上说,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从狭义上说,便是通过各种渠道间接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我们所指的学习在通常意义下都是狭义上的间接获取知识经验,既然是间接地来获取知识经验,就难免不会不有泥沙、良莠、正确与错误,机械照搬抱规守条地来用,自然就会出现诸多啼笑皆非或者阴差阳错的事。
既然我们要学习,我们要拿来。我们便要对我们学习或者拿来的间接知识经验有辨别、有过滤、有思考。从中辨别真伪,过滤虚假,思考创新。而后用来帮助我们指导我们的实际生活,帮助我们思考解决问题,最终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并对未知的阶段、领域进行探索。回想起上学读书的时候,完全习惯于按照教参讲课的老师,习惯于老师一字一句地念标准答案,习惯于一字一句地记、逐字逐句地背,否则心里就不踏实。更不用说去积极思考,去大胆质疑书本上的标准答案和老师们的金科玉律。这种填鸭式、应试式、机械式的教学,不知扼杀了多少闪烁的火花和创新的思维。现在想想,竟也后怕!
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阐明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如果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不辨真伪,迷惹不解;如果只是苦思冥想却不学习,就会孤陋寡闻,才疏学浅。学习与思考是人们在获取间接知识经验过程中,两个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思维活动。只学习不思考不行,只思考不学习也不行。只有将二者正确地结合起来,才算真正懂得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好一个“求思之深”、览物观情的思考!“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人是脆弱的,但正因有了思想他才不断地超越自己,不断地强大起来。笛卡尔在沉思录中的“我思故我在”,不也正是强调人的理性、独立思考的思想的伟大吗?在这个文化快餐的时代里,我们需要学习,需要大量的间接知识经验来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无疑,这个时代留给我们的是少的可怜的思考时间,如果连这些少的可怜的时间我们都无法加以合理利用和支配的话,很难说我们会不会被大众化的观念代替个性被情感代替了理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大脑,它不仅是在获取他人的间接知识经验,更重要的是去辨别真伪,过滤虚假,思考创新。而思考就像一粒种子,也许会暂时沉睡,只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来补充足够的阳光、水分和适宜的温度在你唤醒它的时候就会发芽并有可能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
学能通其窍,思能尽其妙。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而思考则是“一场可带走的盛宴”,如果有幸发现并支配运用了它,“它会一生跟着你,有如一场可带走的盛宴。”
在这个知识信息膨胀的时代,文化快餐化的时代,我们需要学习,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知识,但千万别让学习代替了思考,也就意味着别让自己做了间接知识经验的奴隶,而思考,正是通往统帅自己心灵的将军之路!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官方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云居山诗话
下一篇:南方,雨雪飘在真情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