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红楼梦》之妙玉

品《红楼梦》之妙玉

掊攻杂文2025-08-22 05:08:16
每天在办公室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当公事办完后,一个人关起门来看那本不知看了多少遍的《红楼梦》。而每每看到黛玉焚稿宝玉成亲的那一节都会哭,看到宝玉在雪地里跪拜父亲的时候便会对人生产生失望。白茫茫落个雪
每天在办公室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当公事办完后,一个人关起门来看那本不知看了多少遍的《红楼梦》。而每每看到黛玉焚稿宝玉成亲的那一节都会哭,看到宝玉在雪地里跪拜父亲的时候便会对人生产生失望。白茫茫落个雪地真干净的意境就会扣我心扉纠我心弦,使我久久不能平静。
最近看了刘心武的《揭秘红楼梦》,许多自己以往不能理解的地方似乎茅塞顿开。可是因为我是一介女流之辈,在看文学作品时更多的是从文学欣赏的角度而不是探究的视角来品味。对《红楼梦》尤其如此,所以我往往留意的是两玉的感情走向而不是文字底下蕴藏的深度。就像每一个崇尚美好爱情的凡人一样,我希望黛玉宝玉两个有情人能终成眷属,成为后人效仿的爱情模式.
但是真正要说起《红楼梦》,我却想绕过人人瞩目并且无论看了或者没看《红楼梦》的人都是耳熟能详的贾、林、薛三人之间的婚姻爱情纠葛。虽然我每次看这本书时,注意力不可避免地集中在这条主线上,而且林黛玉是我非常推崇并佩服的“唯爱至上者”。她以“情情”的执着大胆地流露自己的爱情取舍和价值走向,哪怕明明知道自己面对的是根本无力抗衡的封建固瘤和家族势力。在“风刀霜剑严相逼,冷雨敲窗被未温”的大观园里,却不放过任何一个直抒胸臆的表白机会。那一句“我为的是我的心”无异于晴天霹雳冲击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制度。相对于贾宝玉的“新人胚胎”,林黛玉的“新新女性”形象更显彰露。翻阅古代历朝历代凡涉及到描写女性思想观念的文学作品,没有一个女性能象林黛玉那样毫不掩饰自己的真情实感,毫不矫揉造作自己的个性追求。她希图的不仅是“男才女貌”相当的“如意郎君”,更是茫茫尘世中可以“偕隐”的“知己”。正如她在《咏菊》里的“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的寻问和坚持,而她的一切小心眼和饮泣含泪都为的是她的人生终极目标“木石前盟能够修成正果”。综观她的灵气秉性和感情轨迹,可以说林黛玉是中国古代文学史里“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最震撼人心的女性悲剧代表,也是超脱封建苑囿择夫的第一人。
正因为林黛玉的悲剧价值是有目共睹并能引起每个读者的心灵共鸣,而她的研究者品论者也甚众,所以我想透过林黛玉来说说一个在外貌才华上可以与她相提并论,其悲剧性和薄命程度绝不逊色于她的女子:妙玉(《红楼梦》中第三个名字里带玉的:黛玉、宝玉、妙玉),一个脱离于俗世自囿于栊翠庵的洁净女子。《红楼梦曲子》对她的判词为“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全书里妙玉出场的机会很少,屈指可数的也就那么几回,所以很容易被读者忽视。然而她的每一次出场虽然简略,分量却很足,那种超凡脱俗才华过世的高洁形象被烘托得尽善尽美,就像惊鸿一瞥艳绝难忘。于我印象里最深刻的是其中的五次出场。
一次是第四十一回贾母率众亲临栊翠庵,妙玉亲自捧茶奉与贾母,而贾母随手将未喝完的茶杯递给刘姥姥,妙玉说了两句有关这个茶杯的话。一句是对庵里的道婆说的“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罢”,过洁的禀性随这句简简单单的语言自然而然的流露了出来;一句是对宝玉说的“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我使过,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她”,她的那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尚品格彰显无遗。
一次是第七十六回黛玉、湘云中秋节在凹晶馆联诗时,当黛玉说到“冷月葬花魂”的悲凉颓丧,妙玉出来止住她们的下续,并欣然提笔续貂,以喜乐氛围翻转前面的凄楚气势。面对她的联诗,连一向有点恃才自傲的林黛玉也不禁赞赏不已“可见我们天天是舍近求远,现有这样的诗仙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这是她的才华初次显山露水却不留痕迹,更不肆意张扬。能够被魁夺菊花诗的林黛玉称为“诗仙”,由此可见妙玉的内在底蕴确非一般凡人所能比拟。
一次是第八十七回妙玉与惜春在赶围棋,而宝玉恰逢路过并进而观之。贾宝玉笑问“妙公轻易不出禅关,今日何缘下凡一走”,妙玉听了,忽然把脸一红,也不答言,低了头自看那棋,微微的把眼一抬,看了宝玉一眼,复又低下头去,那脸上的颜色渐渐红晕起来,后又痴痴地问着宝玉道“你从何处来”。这一红脸、一低头、看一眼、复低头……一连串悄没声息的动作把妙玉凡心初动尘缘未了的内心澎湃描写得淋漓酣畅。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无情不似多情恼”。而当宝玉送她返回途经潇湘馆时,听到黛玉忽作变徵之声妙玉呀然失色并丢下“太过恐不能持久”的话站起来连忙就走,无视宝玉的与她同行。但是当晚间打坐时她自想起日间宝玉之言,心跳耳热之下竟然如万马奔腾终至走火入魔,春心萌动的神不守舍更显恍惚,相思灾难的喷发愈益不可收拾。而她白天评价林黛玉的抚琴“君弦太高,与无射律只怕不配”实则暗喻自己的与宝玉无缘和不能持久的洁净生涯。一个少女在能爱的时候不能爱,在想爱的时候不敢爱,“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的悲哀可想而知,而封建礼教对一个少女正常心态的摧残不是“惨不忍睹”就能简单概括的。
最后两次是第一百一十一回和一百一十二回,妙玉与惜春下棋时被强盗看见埋下祸根,并进而被强盗用闷香薰住,而由着他辍弄了去,一个极洁极净的女儿从此沦陷到了不可知的未来,走的时候因为无知无觉她甚至是如醉如痴的。每每看到此处,我便不由自主地将黛玉妙玉两块美玉进行对比:“世外仙姝寂寞林”的黛玉,在生前至少敢爱敢恨敢流露,而“可怜金玉质”的妙玉自始至终只能自我压抑、自我藏匿。同样黛玉无论生前还是死后都拥有“知己”宝玉的挚爱,并被他奉为人世最高价值的体现,而妙玉不仅与王孙公子无缘,反而“无暇白玉遭泥陷”。两个同样美貌如花才华超常的女子,一个被封建家长制折磨而死,一个被封建礼数迫害而去。但不管是其悲剧性还是薄命程度,妙玉均是远远甚于黛玉而常常被忽略的那一个。
有些悲剧是撕开了血淋淋的口子给人看的,比如黛玉。有些悲剧却是需要透过文字的表象来挖掘才能领悟的,比如妙玉。而无论表象还是内里,都逃脱不了“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劫难。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