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原点

回到原点

悬度杂文2025-03-26 08:18:25
4月19日出发时,天气预报的温度是4-19度;5月10日回来时,温度预报为6-25度。从数值看,20来天长了几度,但感觉上,并没有什么明显变化,在家坐着反而有些冷冷的,穿着跟冬天一样。人们都说,现在的
4月19日出发时,天气预报的温度是4-19度;5月10日回来时,温度预报为6-25度。从数值看,20来天长了几度,但感觉上,并没有什么明显变化,在家坐着反而有些冷冷的,穿着跟冬天一样。人们都说,现在的天气也是转着圈的,上去了,下来了;热起来,凉下来。人们说得很准确,无论什么天儿,从那儿开步,一定还回到那儿,从来都是这样。
出差20多天,回来坐在班车里,回归到原点的感觉尤盛。从这里出发,再回到这里,完成了任务。去办理移交老同志的工作。老同志们的一生,少小离家,终了想念的还是自己的故土,多数人还要回到老家去,也是从那儿来回到那儿。世界上的人与事原本一致,都是如此。
但从出发到归来并不是写几个字这么容易,几天或者几个月,甚至大半辈子,是些艰辛复杂的过程,是些丰富多彩的履历,是些顺利或者歪斜的脚印,是些笑着或者哭过的声音,是些影响人生性情的记忆。至于归来带着的是酸涩的成功还是安心的失利,抑或者是喜乐参半的平衡安然,都不重要。最重要的还是回到原点,回到牵肠挂肚的地方,回到可以叫人安心养伤的港湾,回到那个让人能够放下荣辱得失裉去所有饰物的地方。
这次的出发是无数次出发中的一次。心情已经非常平静,对于从来没去过地方的兴趣,远远大于面对着陌生人开展工作的担心。所以如此,因为好多经过告诉我,某些预想设想可能不如以不变应万变的好。工作中把握住一些基本原理,熟悉目标任务,懂得事情的本来道理,就没有什么不能应对的。而那些只在地图上语言里知道的环境,将用什么样的风格迎接我的到来,完全是没有底的。
只好用虔诚的心面对一切陌生,相信诚恳是世界上唯一的万能钥匙。整个旅程果然如我所料,虔诚迎来了好天气和处处便利。曾晚点的车不晚点,连雨天恰好不再下雨,遇上没想到分别多年的朋友们;办事的单位和人们都极和气友好,遇到的问题都解决的很顺当,要办的事情都在预期时间里完成。在等待与中转的间隙里,看了想看的朋友,游览了梦中的地方,领略了从不了解的风土人情,感受了人间无处不在的战友朋友情。当从经历中感受无数美好、怀疑无数幸运、感念无奇不成书的时候,不得不迷信起命运来。否则,为什么感天动地都是情与爱,都是美与顺,都是满意与舒畅?
不可否认,在与等待相遇的时候,也对人起过疑心,也担心过某种不利的可能,也怕可能遇到对付不了的情况。最后都是事实打消了我的顾虑,坚定了我对世界人生美好的信念。尤其是过去只是简单相交过的一些朋友们对我的关心,过去只是尽力做过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获得加倍报还的朋友们的行为,过去只是在虚拟的网络里帮过一点小忙而像老朋友们一见如故的场景,不得不让我更加相信,善良与助人为乐是件收益率最高的事情。金钱投资最多收益些金钱,得不到太多精神的满足;而传导善良,帮人一把,得到的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两促进、双丰收。这一趟出行经历过的人与事,让我充分地理解到过去没有深入理解过的一些问题,那就是,人与人交往越无私,才越能得到精神上回报。平时工作生活中“不以小善而不为,不以小恶而为之”,就能积小善为大善,成为赢得尊重与获得别人帮助的基础。
但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自我。我是谁,我是做什么的,我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些问题始终萦绕在身边,左右着我的言行。虔诚地面对世界,世界也会平静地面对自己。无论在广州深圳,还是到长沙成都,为什么而来,用什么目光打量面前的一切,一直是我醒来就明白概念。因为明白,所以在所有经过的地方都用尊重、学习、喜欢的目光看,既不以来自西北边疆自卑,也不以代表的单位有名骄傲;既不因为初次来到而胆怯,也不因为对于工作的熟识而忘了谦让;既不因为被动一方必须尽量满足对方的要求而虚心听取意见,也不因为主动权在别人哪里就没有看法不提出合理诉求……不卑不亢,不怯不傲,用虔诚认真的态度对待所有事情与人,得到的总是平和与尊重,这既在意想之中,也在意料之外。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路上总是学习的机会。学习外地同志的工作方式与精神,对于我今后的工作是一个很好的促进;学习社会这个大学堂里的方方面面,对于我今后的生活人生都是极大的丰富滋养;学习南方山水环境里那些美不胜收的东西,更是对我生命经历的一次重大补充,将对完善我的整体人生观环境观价值观都有莫大的收益。行有万里路了吧,从步行到汽车,从普通火车到高铁,这些过程一致地为我上了一堂内容丰满的课:跋涉艰难百战多,人间大爱胜蹉跎!
回到原点,像每年清明回到故乡,翻开父母留下的点点滴滴;回到原点,像萦绕在脑子里永不磨灭的关于未来的归去。回到家里,慢慢总结出发以来的得失经验,为再次出发厉兵秣马。
站在新的原点,等待下次出发。

2014年5月11日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