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远兮——我的民族(11)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的民族(11)

慨喟杂文2025-12-06 23:32:36
通过启杀了有扈氏,我们可以推测伯益的位置被启取代的过程应该也是一场激烈的斗争,当然结果是启赢了。但是正如我前面所说启的胜利并非是他比伯益贤(事实是正好相反),而是因为伯益并非黄帝一支的嫡系,而启是。我
通过启杀了有扈氏,我们可以推测伯益的位置被启取代的过程应该也是一场激烈的斗争,当然结果是启赢了。但是正如我前面所说启的胜利并非是他比伯益贤(事实是正好相反),而是因为伯益并非黄帝一支的嫡系,而启是。
我们认真的考察一下那个时代的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其实从黄帝开始到夏桀结束,第一把手的火炬基本上都是在黄帝这一支中间传递,也就是说每一个火炬的传递者的祖先都是黄帝。当然其间也有个别不是,比如伯益,后羿,但是都不长,很快就被黄帝的后裔取代。所以我们不能给启做CEO的评价太高,其实他做帝位的意义和尧,舜及大禹做帝位的意义没有本质的区别。
我们如果不迷信所谓专家们或者说学者们的说辞,以客观的历史态度看待那一个时期,所谓启之前的民主推选的禅让制是不存在的,那个时候的帝位相传也是黄帝家里的事情,这应该是那个时代帝位传递的潜规则。当然在大禹的时期,大禹曾经想改变这个现象,很可惜没有成功,在他驾崩之后三年仍然恢复到以前。而且由潜规则变成了政治生活的明确规定。也就是说在启之后变化是有的,那就是有不成文的的规定变成了法律的规定,并且为了尽可能的防止假冒伪劣的产品,保证血统的纯洁性,干脆明确父死子继。这是非常科学的,因为那个时候黄帝的直系后代确实非常的多,多就容易混淆,而且据黄帝的时代已经是越来越远了,当时又没有DNA技术,那么为了保证皇统的纯洁性,这肯定是最好的选择了。因此启代替伯益只能说是黄帝的嫡系战胜了黄帝的旁支,而非是禅让制向父死子继的转变。
说的明白一点,在我国的远古时期是不存在什么禅让制的,特别是在三皇五帝时期肯定是不存在禅让制的。启取代伯益确实对于接班人的问题有一定的改变,原本是在家族的内部选择最好的,启之后是在儿孙中用嫡长子而已。老实说应该是历史的退步,因为非常明显选择的范围小多了,或者说根本就没有办法选择了。唯一的好处就是保证血统的纯洁性,其实很多的时候也很难保证,反而有很多的笑话,有些还成了永远无法搞清历史之迷,秦始皇即为明证。也更谈不上什么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转变。当然奴隶肯定是有的,但是我们不能因为那个时候有奴隶就说是奴隶社会。奴隶社会肯定是有奴隶的,但是反之就不是绝对的正确。我认为中国的历史上根本就没有存在过奴隶社会这一社会形态,虽然奴隶在中国历史上是一直存在的。
当然,以上也只是个人想法。仅供参考。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