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试解密:论史湘云·上(浪说红楼二六)

红楼试解密:论史湘云·上(浪说红楼二六)

蠹患杂文2025-04-01 03:40:43
相对前面的巧姐儿、薜宝琴、妙玉来讲,史湘云就比较容易论述。原因如下:一,作者对她的刻画十分周道、细腻;论点与结论之间,在书中容易找到例证。二,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征,显得十分豪气、率真;就像今天的阳光
相对前面的巧姐儿、薜宝琴、妙玉来讲,史湘云就比较容易论述。原因如下:一,作者对她的刻画十分周道、细腻;论点与结论之间,在书中容易找到例证。二,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征,显得十分豪气、率真;就像今天的阳光女孩,特别招人喜爱。三,许多读者,受到红学考证家的“引导”,认为史湘云这个形象的生活原形,就是最终陪伴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脂硕斋。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史湘云,不但是红著的作者之一,她还应该是最早那个批书的“红学”创始人。究竟是不是这样?因这个人物形象刻画得特别鲜明、饱满;这篇,我就顺着大众的思路,采用大众化论法,先从其个性的特征来入手;看能不能达到解秘的成度。
一、略论史湘云性格的主要特征
有言在先,以下这些,都是通俗的、大众化说法;或说“表面文章”也行。
前面已经说了,史湘云个性的主要特征,是豪气、率真;所以,造就了她在平时言语上的心直口快,心不藏奸。倘按中国传统的修养准则而论,相对于处世比较严谨的人来讲,史湘云却并不招人喜爱;甚至,还惹人讨厌。因为这类人的言语,往往会打破许多现实中已经存在的“潜规则”。因此,问题就来了:像史湘云这类人,究竟好不好?
当然了,曹雪芹又是何等人精,他从来不会轻易地、明确地下结论;但不会没有观点。他在刻画史湘云之时,来回地翻腾,又把这类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踢给了读者,留给读者自己来思考、裁度。读罢《红楼梦》,对史湘云的纠结,不用说也是有的;说白了吧——像史湘云这类直肠子,人们都是一边喜爱着,一边指不定还要在心里嘲笑,她就是一标准的傻大姐。所以,看来曹公也很为难;最终,给她用了一个字来定性:憨。
史湘云的憨劲儿,在书里的表现很多。明明人家林黛玉因吃醋,就害怕别的美女亲近宝玉,而她却偏偏喜欢往宝玉跟前凑;最后,让黛玉嘲笑她是个咬舌子;自己又不高兴拉下了脸,才安宁了。其实,在我看来,这也不能十分责怪黛玉,她不过在“复仇”而已。因为前面二十二回的宝钗生日庆典上,在看戏之时;人人都看见了那个唱戏的小旦龄官,长得像林黛玉;也都清楚黛玉的小性儿,不敢说出口;而史湘云偏偏眼尖嘴也快,还不顾宝玉急死忙活地使眼色,就愣是说出了口。
最后,害得人宝玉还跟她带了灾,反受了黛玉的一顿窝火;幸亏,宝二呆子生来就对美女们大量;不然,就要找湘云算账的。这里面,就牵扯一些认识上的时代差异。那个时代,如果把大家闺秀与戏子类比,形同于现如今的“诽谤、侵权”。哪会像如今的美女们,衣服都敢脱光,还惧怕什么绯闻的么;是吧?冲入戏子圈里,更是巴盼不得。所以说,也实在怪不得黛玉恼火史湘云。
其实,黛玉闹宝玉的意思,又不是全因湘云。诸位读者,也随之有了误解;更加认为黛玉是小性儿,事实上又错了。黛玉闹宝玉之意是:别人不理解我,认为我会小眼儿,计较拿我跟戏子类比。而你宝玉就不该,给湘云挤眉弄眼的;我是那么看不起戏子、小心眼儿的人吗?事实上,我们明白,黛玉和宝玉一样,都有崇尚平等、自由的思想;最起码,她不会刻意地去歧视、嘲笑下层的戏子;在后来,黛玉对待晴雯(送旧帕子)和芳官(生日庆典)的态度;对待宝玉祭奠金钏儿、晴雯的态度,就是铁证。当然,黛玉在爱情上的醋意,又是另一码事。呵呵,最终,这些看法,闹成了一团乱麻;连读者也跟着糊涂了二百多年。那么你说,史湘云的真率和大量,又是何苦来呢?闲言少叙,暂时放下。继续来看湘云的表现。
最能体现这个憨字的,应在四十九回的后半节,即芦雪庵五言联句之前。当时薜宝琴初到荣府,史湘云就向宝琴介绍荣府的“人事状况”;当然,这里面夹杂着她自己的认识。要强调说明的是,史湘云自从遭到了黛玉的白眼之后,从此就亲宝钗,远黛玉了。
我们先来看这段话——湘云对宝琴说:“你除了在老太太跟前,就在园里来,这两处只管顽笑吃喝。到了太太屋里,若太太在屋里,只管和太太说笑,多坐一回无妨;若太太不在屋里,你别进去,那屋里人多心坏,都是要害咱们的。”说的宝钗、宝琴、香菱、莺儿等都笑了。
那么,众人为何笑她呢?
这里面,仅在荣府的高层,就牵扯着几股力量的争斗;即史家党、王家党、刑家党三股外戚势力;还有贾氏两派,即贾赦、贾政老哥俩各自的儿孙、姨娘、奴仆圈子之间的争斗。湘云其实也是好心;无非就是想对新来的宝琴提个醒儿,说王夫人的房中,人事状况复杂。
但她恰恰就傻在这里:王夫人代表的王家党,薜家的宝钗就是其中的主角。那么,对薜宝琴的提醒,轮得着你史湘云吗?倘要细究起来,你史湘云,跟黛玉才是共同的史家党一个圈子里的人。前面,我在论金钏儿之时,早已讲明,黛玉因史湘云亲自给金钏儿赠戒,就暗讽了她的糊涂;但她偏偏还要一根筋地和黛玉“辩理”到底:说自己一点儿也不糊涂。既然,你一点儿也不糊涂,却何苦要当着宝钗、宝琴、香菱、莺儿等人——这些王家党成员的面,说王夫人房里“人多心坏、要害人的”呢?
诸位看看,史湘云是不是真傻得没救了呢?呵呵。所以说,在史湘云的意识里,貌视根本就没人情、世故、吃醋、忌妒、争斗这些概念。不过也好,曹公通过这些描述,把一个活脱脱、真诚、心直口快、心不藏奸的美丽阳光女孩,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因此,宝钗就笑她说:“说你没心,却又有心。虽然有心,到底嘴太直了。”
用当今的一句话评价史大姑娘:真是傻得可爱。当然,倘以积极、长久的眼光来看,曹公肯定不会糊涂。人性的率真,总是有值得可歌、可颂、可扬之处。真,无疑是人间之美的最高内涵。曹公在嘲笑史湘云的“憨”的同时,也嘲笑了人世间的一切假丑恶。着重,还是给予了史湘云这一个性特征的极大赞美。
然而,无论哪种类型的人,相关的问题和矛盾,还总是会有的。下面,我们先把史湘云的谶图、判词、谶曲提前帖出来,放在前面对照着看;再从文本逻辑中产生的、次生的矛盾入手,层层剖析;最后弄出个像样的结论来。
二、关于对史湘云认识上的几个迷团之探源
谶图:几缕飞云,一湾逝水。
判词: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