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吧:好人与坏人

生存吧:好人与坏人

槐龙杂文2025-04-22 09:26:32
人类自私有制产生以来,就出现了两种人:好人与坏人。好人代表正义,坏人代表邪恶,两个代表力量的较量也一直没有停止过,就像自然界有阴就有阳。所有的文学传世之作所表现的似乎也是两种人:好人与坏人的故事。在人
人类自私有制产生以来,就出现了两种人:好人与坏人。
好人代表正义,坏人代表邪恶,两个代表力量的较量也一直没有停止过,就像自然界有阴就有阳。所有的文学传世之作所表现的似乎也是两种人:好人与坏人的故事。
在人世间,好人与坏人脸上没写字,衣服上没有贴标签,谁是谁呀。我琢磨着古典名著《西游记》中让孙悟空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挺耐人寻味的。西行路上,在光天化日之下,举目望去,男女老少来来往往,凡人的眼睛如何从中识得妖精。然老孙就不同,双眼一瞄眨巴几下,妖魔鬼怪即使变化多端,穿戴人模人样,也逃不出大圣的眼睛。
许多观众喜欢看影视剧,屏幕上的好人坏人可以直面表演,满足了人们观察好人坏人所作所为的窥视心理。
千百年来求生存的人类,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智者总结出一系列的经典熟语。像与人接触时,告诫“知人知面不知心”的道理。现实生活中,看人不论其长相身段如何,表面上是看不出来什么的,人心是最复杂的物理现象,人真实的所想所思一般是不外露的,嘴上说的,更多的可能不是所想的。即使坏人想害人表面上可能还装出笑脸,嘴巴上还说些中听的话。即使是熟人打交道长久的人,没有经历过风雨也是看不出所以然的。看人不能走神,不能“以貌取人”,俗话“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当然也有看走眼的时候,所以才出现“有眼不识泰山”的情况。
做人,做好人的是绝大多数人,好人大多自食其力,安居乐业,本本分分,与世无争,勤勤恳恳,尽心尽职,遵纪守法。面对来来往往的熟悉而陌生的人群,做人应具有“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心态,当然好人也不是好欺负的,“狗急了还咬人”,但更多的人选择“忍气吞声”或“惹不起躲得起”。有些自我防护的本能还是强烈的,如“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许多时候也可能发生“鱼死网破”的结局。即便到了如此地步,这类人本质上还是好人吧,因为他们并不想去害人,本能的自卫是一切生物的属性。
当然坏人没有原形毕露的时候,需要我们靠自己的智慧双眼和头脑去判断、去鉴别。看待一个人也有一套古训。“不可轻信”是讲求对人的信用度的考察,做人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始终如一。正因为人群中存在“两面派”,“说一套做一套”,“当面说好话,背后开黑枪”的人,所以才有“听其言观其行”的警示。行为是最能最后检验人所言真伪的试金石。熟语“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也是这个理。当然也有“黄鼠狼给鸡拜年”的时候。这告诉善良的人们,人生不可能一生下来就成熟,“吃一堑长一智”嘛,就像消费者的理性消费是在商家的促销欺诈过程中变得理性起来的。
做人,做坏人是极少数的,而且相当一部分人是随大流的,所以就有“首恶必惩胁从不问”的方针。在人们的认知中,坏人的勾当是杀人放火,打斗抢劫,盗窃投毒,贪赃枉法,黑社会的地痞流氓,一句话,那些危害社会,危害生命财产,欺压百姓,危害国家利益的,给人们的形象是坏人。这些明显的侵害行为属于社会政治层面的法律界定。熟话说“学坏三天,学好三年”。生活中的好人与坏人也不是天生下来的胚子,好人可能会变坏人,坏人也可能会变好人。
在日常社会生活中,人们要跟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交际交往,他们心目中会自动生成了一套“分辨好人坏人报警系统”,好人做好事,坏人做坏事,这是大多数人都具有的简单的直观的成像分析技术。当然各人受教育程度和人生阅历收集处理体系的完善程度,决定了“报警系统”的信息质量。
做好人,自由自在幸福一生;做坏人,灵魂得不到安宁。
祝福好人:一生平安。
警告坏人:得逞一时,不可能得逞一世,迟早会遭到上天的报应。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