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真假:说票证

幸福真假:说票证

驱鬼散文2025-07-01 21:54:03
幸福就是幸福,不幸福就是不幸福,咋的还论什么真假?此言差也!幸福也有真假?这年头什么没有真假!要说谈真论假,那还是人家曹老夫子讨论的清楚,《红楼梦》中的一幅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就是他
幸福就是幸福,不幸福就是不幸福,咋的还论什么真假?此言差也!幸福也有真假?这年头什么没有真假!
要说谈真论假,那还是人家曹老夫子讨论的清楚,《红楼梦》中的一幅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就是他对真与假的前卫论证,你别看他没从进过北大和清华的学屋门,从没戴过什么博士帽子,也别看他光会潜心琢磨红男绿女的那些事,人家对真假,论的真还十分贴体到位,这可不是随便吹地。
本人没进过一天大学门,也没戴过什么博士帽子,那就更谈不上像曹老夫子那样潜心琢磨过红男绿女的那些事喽,可我对幸福真假之说,当真还有点论头。要说这点论头是嘛?那就是;幸福里头有痛苦,痛苦里边有幸福。这不正像毛主席早年提倡的“一分为二”的论调吗?对,就是这个意思。不过,这里边多少还有点老子;“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内涵。
要想追溯我这点论头的启迪?那还得归功于我的那些个陈年古董。
一、旧票证再现
在我眼里,什么东西都是好的,什么东西都有它永久存在的价值。三十多年前的记事本,旧报纸,老挂历,陈杂志,当然还有相当部分暂时没资格登上书橱的老书本子,哪样我都舍不得卖,更舍不得扔,统统被我仔细码放在二楼北头的一间屋子里,这间屋子像个杂货店,更像个万宝库。哎,穷日子过惯了,我就这么点出息。
趁我不在家,夫人曾几次把它们捆绑得结结实实,计划让它们全部跟随收破烂的一走了之。苍天有眼,陈年古董有幸,每次在它们“嗷嗷待捕”的危难之际,都会让我及时给解救下来,那当然得在我义正言辞的强大攻势下,这些“待捕物”才幸免劫难。
上个星期天,家里闹电荒,宽带没得上,电视没得看,百般直无聊,坐卧也不安。夫人的一句叨絮,倒给我叨絮出了点“效益”;“你看看你的那些陈年古董,也不收拾收拾,二楼里间叫你摆置的整个就像个乱葬岗子”。夫人自凡有意见,鄙人闲得也没事,干脆来个凑崖下驴,拾掇拾掇我的那些陈年古董,这也算我对夫人精心治家的积极拥护。
眯起眼,嘣着嘴,冒着陈尘弥漫,我一点不怕呛,反倒闻着这些老古董吐出来的腐气有点香。抚摸着一本本变色发黄的老本本,反倒觉得和这些老古董异常亲切。一份80年刊的《大众电影》封面很抢眼;影片《今夜星光灿烂》中的唐国强和李秀明的彩照光辉耀人、金花四溅(非常61主持人李泳的行话)。极强的怀旧欲迫使我不由自主地把它慢慢打开;呼啦一下子,一沓子旧票证纷纷飘落脚下,嗨,粮票,布票,煤票,油票一应展现眼前,急下腰把它们仔细沓放,如实家珍。手拿票证,我二目久久凝视,胸潮澎湃,大脑瞬间开缰,计划经济年代,票证统治我们日常生活的大幕就此徐徐拉开……
“队里发布票啦”。二弟气喘吁吁的往家跑,争取在第一时间内给我回报这极令人兴奋的喜讯。“你听说每人发多些?”,“人家杨家刚领走,每人一丈多”,二弟继续回报他的所见所闻。放下手中的活计,我一溜烟奔向队院。“你再不来,我正想给你家送去呢”,会计立哥平易近人,别看他成天价马哈着个腰,活像只大对虾,他可是俺队上头号的大好人。
“今年布票发得多,每人一丈六尺半,我计划给您做一件褂子,再给二弟做件裤子。”手持崭新的布票,我向父亲说出自己的打算。“那你不做件新衣裳穿?”父亲一直都很挂牵我,我心里最有数。这个家,自母亲走后(逝世)我一直充当着常务家长的职责。“今年就不买了,有两件蓝的还能凑合着穿,省下点布票,等到年底拿到‘哑巴市’上换两个钱,咱爷仨过个好年。”父亲摆摆头,就算是同意。
二、票证与“哑巴市”
那年的腊月初一正逢大集,天气格外晴朗,我的心情却格外紧张。庄稼地里的活计不多,给队长撒个谎;说家中有事,早早回到家中,急忙火速把枕头底下油纸包里的布票数数,谨慎的揣进贴身的口袋中,一路小跑进发“哑巴市”。
此时“哑巴市”上的“商人们”(当时他们被通称为投机带把分子)大部分都已安全撤退,只还剩几名胆大妄为者蹲在墙根处时隐时现。这里生意成交的最佳时机一般是在天刚黎明到太阳即将升起的时候,太阳一旦升起,‘哑巴市’的人们早就干净利索的处理完自己手中的票证,打道回府了,他们绝对不敢耽误干活挣工分养家糊口。所以,每当太阳将要升起的时候,就是“商人们”隆重收获的幸福时刻,要不说;那时的人们谁不会大声的哼哼它几句;东方红,太阳升……往后接着再往下唱,那就不那么重要喽。
我县的“哑巴市”位于西城门往北一点,紧靠着破烂低矮的民居小院,这是条唯一贯穿县城南北宽阔的泥巴路。
“哑巴市”隆重诞生于全国农业学大寨的火红年代,人们习惯把平时节省下来的各种票证拿来偷偷的卖给急需票证的人,譬如;谁家的孩子要结婚得添置几件新衣服,布票不够用咋办?到这里买布票。谁家的孩子多,口粮不够吃咋办?到这里买粮票。谁家平时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油票,肉票,煤票,烟票等等票证,要想兑换成现钱接济生活咋办?拿到这里卖给有权享用它们的人。总之,这里是穷人折产变业,维系生活的“天堂”,同样也是“富人”改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神秘超市。
每逢一、六大集,怀揣票证的“商人们”会不约而同地聚会在这里,他们担惊受怕,鬼鬼祟祟,形影不定,他们担心一旦遇到思想觉悟高,政治素质强的愣头青们会对他们采取革命行动,他们更担心碰见市管所的便衣同志,真要这样,一准得被扭送到市管所受刑,然后再通知队长,叫他把你领回去,老老实实接受贫下中农的劳动改造。
要说“哑巴市”的最初创立,那还得归功于县机械厂的几名工人阶级。夜班刚下,他们怀揣着家中暂时用不着的布票,偷偷摸摸的来此寻觅买主。第一次搞投机倒把,工人老大哥心里打鼓,他们心里最清楚;这年头,投机倒把那可是要犯大政策的,丢掉革命工人这张红色外衣倒是小事,真要是被押到“群专指挥部”可就了不得啦,不光是游街示众,戴高帽子挨斗,弄不好就会被打倒在地,还得踏上一只脚,叫你永远不得翻身。
买主难找,并不灰心。他们模仿着电影《冬梅》中白杨(老演员)秘密寻找地下组织似的联略方式,神秘行动。几经周折,历尽千难万险,最后终于找到了梦寐以求的“地下联略员”,通过特殊的单线联络方式,迅速以双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