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尽沧桑紫禁城
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前通天安门,后倚景山公园,东近王府井街市,西临中南海,是中国明、清最后两个封建王朝的皇宫。紫禁城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后在清代改扩建中达到
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前通天安门,后倚景山公园,东近王府井街市,西临中南海,是中国明、清最后两个封建王朝的皇宫。紫禁城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后在清代改扩建中达到鼎盛。至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在斗转星移的500多年中,紫禁城经历了明、清两个风霜雪雨的洗礼,见证了24位明、清帝王的沉浮。
紫禁城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呈长方形,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各类殿宇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分为外朝和内朝两个组成部分,城内宫殿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内朝以著名的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为中心,称“前三殿”,内朝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统称“后三宫”。城墙四周各设有一座门,南为午门,北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城墙四角各矗立着风格绚丽、玲珑剔透的角楼。四周环有高10米、长3。5公里的城墙和宽52米、深6米的护城河,城墙和水域把紫禁城包裹成一个森严、肃穆的禁地。
到达京城翌日早上,我们从京华酒店出发,跟着导游,随着人流,走过天安门、端门,来到紫禁城正南门午门。午门高大雄伟,威严壮观,共有5个门洞,正门居中有3个门洞,另有两个门洞叫掖门。正中的门洞是专供皇帝出入的御道。午门上的正殿,面廓九间,深五间,正映“九五之尊”。正殿与四个角的方亭,宛如五座山峰,丽若琼瑶,故而午门又叫“五凤楼”。午门前有一个面积9900平方米的广场,为文武官员领受皇恩和国家最重要仪式举办的场所。
进入午门,便置身于太和广场。内金水河似九天银河般,自西而东,呈玉带形蜿蜒流经广场,使宁静的空间顿显生动活泼。五座汉白玉桥犹如道道彩虹,横垮河上。站在内金水河畔,举目眺望,正面的太和门、昭德门、贞度门映入眼帘,广场东庑中部通往外朝区的协和门和西庑中部通往起居注馆、翻书房的熙和门遥相呼应,给人一种厚重的感觉。
太和门,明代叫奉天门,是明代皇帝上朝听政的地方,嘉靖时改称皇极门。进入太和广场之后,太和门是横卧在人们面前的第一座大型建筑,带有一种霸气,守护着它的皇宫的正殿——太和殿。走进太和门,置身于面积3万多平方米、紫禁城中最大的广场太和殿广场,远处正前方是一片汉白玉雕砌的三层台基。台基高8。13米,台边高7。12米,俗称三台。三层台基上下环绕着18尊鼎式香炉。台基平台上东南角摆放着一个日晷,西南角摆着嘉量,分别与铜龟、铜鹤排成一列。三重台基承托着雄伟的三大殿,这就是故宫的中心建筑——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这里是明、清皇帝举行典礼的场所。皇帝驾临太和殿时,铜鼎中点燃柏枝,铜龟、铜鹤点燃香火,殿檐下摆放的中和韶乐奏响雅乐,声势浩大,气派非凡。
太和殿,民间称“金銮宝殿”,明代称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代叫太和殿。太和殿面阔11间,进深5间,殿高35。05米,长60。01米,宽33。33米,面积约2377平方米,建于三层汉白玉雕砌高台上,有86根直径1米多的楠木大柱,顶有金龙藻井,内设金龙宝座。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锁窗,朱漆门。殿门高悬“建极绥猷”四字横匾一块,两边柱子上的楹联是“帝命式于九国,兹惟艰哉,奈何弗敬;天心佑夫一德,于时保之,遹求厥宁。”均为乾隆皇帝的御笔。太和殿作为皇宫的正殿,视为皇权的象征,是皇帝登基之地。明、清两代有24位皇帝在此宣读即位诏书。1909年末代皇帝溥仪在太和殿登基时年仅3岁,其父载沣将他抱扶在宝座上。大典进行时,热闹庄严的场面吓得小皇帝哭闹不止,载沣随口劝道:“不要哭,一会儿就完了”。事后,人人都说此话不吉利。说来也巧,溥仪只做了3年皇帝,清朝就灭亡了。此外,皇帝大婚、册封、命将、出征等也在太和殿举行盛大的仪式,祭天、祈谷、祈雨的前一天,也在这里阅视祝版(祭祀时书写祝文之版)。
在太和殿雄阔的身躯背后是中和殿和保和殿。中和殿方檐渗金圆顶,如同一座华盖,明初称之华盖殿。殿顶上的金球如同一颗火珠,传说它当年反射的太阳光,可以照射到东华门外灯市口的一间庙里。殿内顶部的雕镂彩绘绝伦绝美,乾隆皇帝御书“允执厥中”匾额悬挂殿中,两边柱子有“时乘六龙以御天,所其无逸;用敷五福而锡极,彰厥有常”的楹联。中和殿是皇帝出席重大典礼前休息和接受朝拜的地方。保和殿明初建时称谨身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建极殿,清顺治二年改称保和殿,是皇帝出席太和殿大朝会换穿衮冕、赐宴和殿试的场所,是天下举子向往的“天子堂”。殿内乾隆皇帝御书匾额“皇建有极”,有“祖训昭垂,我后嗣子孙尚克钦承有永;天心降鉴,惟万方臣庶当思容保无疆”楹联。保和殿后的三台御道上有“云龙阶石”石雕一块,是宫中最巨大、最精美华贵的艺术品,长16。57米,宽3。07米,厚1。7米,重约200吨,石料采自京西房山大石窝,当年动用2万多民工和6000多名士兵,耗资11万两白银,才把巨石运回京城。
从保和殿出来,经过后左门,进入乾清门广场,亦称横街。紫禁城以乾清门为界划分为外朝和内廷。乾清门以南是举行国事的外朝,乾清门以北是帝后妃嫔居住生活的内朝,称“三宫六院”,也称禁区。对皇帝而言前边是“国”,后边是“家”。中国封建社会所推崇的皇权至上,皇帝“家天下”的统治理论在此表现的淋漓尽致。漫步乾清门广场,思古追今幽情油然而生。在封建帝制时代,这里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地方,只有皇帝、皇后和大臣或者太监、宫女才可以进去的地方,如今变成千千万万普通人都可以进去的地方,是新中国使得饱经风雨沧桑的建筑群也获得了新生。广场东西两侧有景远门、隆宗门,是由外朝进入内廷的两道禁门。乾清门东西两侧还设内左门和内右门,为通往东西六宫的两道小门。
进入乾清门,便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称“后三宫”。后三宫建在平面呈“土”字型的汉白玉台基上。台基南北长220米,东西宽120米,高2。86米,有一条长50米、宽10米的汉白玉雕栏甬道连接乾清门和乾清宫,四周由连檐通脊的两坡顶式廊庑相连,形成一个封闭式的四合大院。
如果说太和殿视作皇朝的形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官方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