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僧鉴真

盲僧鉴真

兼舍散文2025-11-30 15:48:03
鉴真广陵江阳(今江苏扬州)人,俗姓淳于,世称过海大师、唐大和尚,是唐代一位道行深湛又意志弥坚的硕学高僧。他生于武周垂拱四年(688年),于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年)14岁时到大云寺出家,从智满禅师,开
鉴真广陵江阳(今江苏扬州)人,俗姓淳于,世称过海大师、唐大和尚,是唐代一位道行深湛又意志弥坚的硕学高僧。他生于武周垂拱四年(688年),于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年)14岁时到大云寺出家,从智满禅师,开始了献身佛法、普渡众生的生涯。在智满禅师这位佛学界一代宗师的指点下,鉴真醉心法义,驰骋佛典。当时,中国佛教的一大宗派——律宗刚创立不久,鉴真遂于神龙元年(705年)从律宗嫡传大师道岸受菩萨戒(佛教大乘派菩萨僧必须遵循的行止戒律),遍览律宗经典。在受完菩萨戒后不久,鉴真前往东都洛阳和西京长安,历访丛林,结缘名僧,对当时各大教派的教旨教规有了较深的认识。景龙二年(708年)3月,在长安的实际寺,他又从律宗的又一位大师弘景禅师受具足戒(十足完备的修行戒律,乃僧侣之最高戒律)。此后,他又先后从当时律宗各派的代表人物济融律师、义威律师、远智律师、大亮律师、慧策律师等研习律宗经典,驰骋各派,外秉威仪,内求奥理,具修三学,博达五乘,成为一名自能开宗立派的学僧。
开元元年(713年),26岁的鉴真回到故里,一面继续精研佛教三藏(经、律、论),一面开始在以扬州为中心的江淮一带传道弘法。此后,他又主持大明寺(位于扬州北郊蜀冈中峰,清代改称法净寺),亲自登坛授戒,先后度4万余人,在江淮之间独为化主,桃李满天下,学理传四海。在驻锡扬州期间,他除了讲授佛学、超度生灵外,还从事了大量与佛教有关的社会活动:亲自筹款,规划、营建了几十座寺院,“供养十万僧众”;指导塑造、绘制了大量佛像和壁画;在寺院内创办悲田院、福田院,开辟药圃,种植草药,躬调药物,施治于贫病。他的这一系列活动,在僧俗各界影响甚广,人至中年便誉满江淮、名震华夏。
天宝元年(742年)10月,已在中国留学10年并取得中国僧籍的日本兴福寺僧人荣睿和大安寺僧人普照等人,带着礼聘大唐高僧“东游兴化”的使命,来到扬州拜谒鉴真,恭请他去日本京城奈良设坛授戒,宣扬律学,整肃僧风。虽说中国和日本是一依带水的近邻,但由于当时没有先进的航海设施,东渡只能靠木船进行,路途遥远,惊涛骇浪,航程之险恶可想而知。众弟子皆为他的安危担忧,竭力劝阻他不要冒险,鉴真却慨然应赴,并说:“是为法事也,何惜身命!”并迅速着手筹备船粮,准备开始史无前例的东渡历程,以遂赴东瀛兴隆佛法、普渡众生之愿。
天宝二年(743年)春,正当鉴真一切安排就绪,准备率领数十名弟子开始其艰难航程时,却因内部成员道航与朝鲜族留学僧如海间的意气之争而被告到淮南道采访使衙门,官府以“海贼大动、不须过海去”为由,没收了准备东渡的船只,首航计划就此落空。是年冬,鉴真再次率众出发,他们驾船从扬州沿大运河入长江,顺流而下,计划由长江口渡海赴日本。然而,当鉴真一行行驶到长江口浏河附近时突然遇上了台风,船不幸触礁,众人被迫弃船登岸,第二次东渡又告失败。一个月后船只修好,鉴真等人再度启航。他们驾船向榭山方向行驶,不料刚出港就遭遇逆风,船只无法操纵,失控中又一次触礁遇险,第三次航行又遭重挫。天宝四年(745年)春夏之交,鉴真再一次派弟子去福州购买了船只和粮食,自己也准备动身前往福州与先期到达的弟子们会合后,再度启航东渡,然而这次东渡计划却又一次因官府的阻挠而夭折了。
天宝七年(748年)夏,鉴真一行第五次踏上了东渡的行程。他们驾船从扬州出发,一路由运河沿江南下。当他们行至南通浪山港时遇到特大风浪,停泊了近两个月。待风浪平息后,他们又启程向舟山方向进发,不料在途中又遇到了强劲的东北风,船只失去控制,随海浪漂泊了半个月,竟漂到了海南岛南部的海滩上。又一次东渡惨遭失败!鉴真一行只能从广东、广西、江西一路宣讲律学,一路长途跋涉,耗去近三年时间才辗转回到扬州。在这一异常艰辛的过程中,鉴真已因长期漂泊劳顿而致双目染疾失明。挫折和重残没能击垮鉴真,相反他东渡弘愿更坚,誓曰:“为传戒律,发愿过海,遂不至日本国,本愿不遂。”
天宝十二年(753年)10月15日,以藤原清河、大伴古麻吕、吉备真备为首的日本第十次遣唐使来到扬州,拜访了盲僧鉴真,并再次邀请他赴日本传经弘法。经过商讨,鉴真决定这次转乘遣唐使的使船出海。10月19日,他们驾船沿长江顺流而下,行至黄泗浦(今江苏常熟鹿苑镇)后改乘日本遣唐使的使船,于11月16日正式起锚出发,踏上第六次东渡旅程。尽管航程中又遇到了狂风暴雨,海面上不辨东西南北,但在经历了与海浪长达一个多月的搏击后,终于在12月20日到达萨摩国阿多郡秋妻屋浦(今日本鹿儿岛川边郡西南方村大字秋目浦),并于次年2月4日抵达奈良。鉴真从应邀发愿笃志东渡开始至成功到达奈良,前后共历时十二载,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36人为此付出生命,自己也双目失明,但他始终不屈不挠,百折不回,矢志东渡,直至成功。
鉴真到达奈良后受到日本朝野的盛大欢迎,入主有日本国寺之称的东大寺。3月初,孝谦天皇下诏委以鉴真授戒传律之任,并宣布:“自今已后,授戒传律,一任和尚。”几天后,孝谦天皇又下诏授予鉴真“传灯大法师”的名号。天宝十四年(755年)4月,孝谦天皇下旨兴建的戒坛在东大寺卢舍那佛殿前设立,鉴真登坛主持授戒仪式,为前圣武天皇、皇后、皇子等授戒。次年,孝谦天皇又下旨在东大寺卢舍那佛殿的西面兴建了戒坛院和唐禅院,对受戒僧人履行三师七证的手续,这是日本佛教界过去所没有的,并从此形成制度。乾元二年(759年),唐招提寺在奈良创立,这是鉴真以孝谦天皇所赐西京新田部亲王之旧宅营造的,整个建筑唐风甚浓。此后四年,鉴真离开东大寺,入主唐招提寺,专门弘传戒律,广收僧徒,兴隆佛法,普济众生,成为日本佛教律宗的一代恩师,被誉为“扶桑律宗太祖”。广德元年(763年)5月6日,鉴真双腿盘坐,在唐招提寺云房圆寂生西,结束了他坎坷多难又奋斗不息的76载人生旅程。
鉴真在日本的十年间除了弘扬佛学外,还把中国的建筑、绘画、雕塑、医药等绚丽灿烂的盛唐文化直接带到了日本,对日本天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被尊称为日本文化的恩人。为颂扬鉴真的无量功德,唐招提寺众僧为他建造了一座鉴真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