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百官:“中利村”的由来
每个不同地方的村名都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一些古老地名多源于一些颇具神奇色彩的传说,百官中利村就是其中一个。相传清朝末年,有一天百官的后郭,突然来了一位从湖州乘船沿着京杭大运河过来的金姓商人,他是做
每个不同地方的村名都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一些古老地名多源于一些颇具神奇色彩的传说,百官中利村就是其中一个。相传清朝末年,有一天百官的后郭,突然来了一位从湖州乘船沿着京杭大运河过来的金姓商人,他是做丝绸生意的。他在后郭丁字坝上岸后,见到此地南面是繁华的商埠百官古镇,而西面又紧紧地靠着曹娥江,水上运输十分方便,感觉脚下这块地方实在不错。
尤其是这条曹娥江,往北外通向杭州湾、直达东海,而不远处的百官河往东走可去明州,翻过丁字坝又能去越州,浙东运河把宁波、绍兴、杭州几个繁华的商埠都连接了起来。
金姓商人他找了个客栈住下了,接着又在每天下午度着方步,去看丁字坝下的商船靠拢码头,他看见了许多裸露着上身脊背,肩上披一块搭布,手持一把短柄铁钩的搬运工人,把那200来斤重的大米袋、百来斤的咸菜瓮、还有那湿淋淋的海鲜筐和一捆一捆的布匹,都轻松地一律搁在肩上,在一条条狭窄的斜坡跳板上疾走。
这些忙碌的情景给这位远道而来的商人产生了“市井南北人”、“涨潮声中九洲商”的沸腾之感。他确信这是一块风水宝地,便决定在此开设一爿丝绸行,同时经销南北土布。金姓商人在附近租下了店面,开始经营丝绸行,因为品种繁多,价格便宜,生意很快地火爆红火。
就在这丝绸行不远处,也有一排五开间的瓦屋,住着后郭本地的一户孟姓人家,其妻子、女儿都是当地有名气的针线活高手。这孟姓一家人看到外地来的金老板,不到一年时间,生意做得是那么地红红火火,于是他们也商量着开了一爿裁缝店。
裁缝店开张的那一天,金老板还特地上门送上了一匹好绸布以示祝贺。而这么一来,孟家裁缝店见人就常常对顾客夸奖金老板的丝绸布匹最为上品,金家也时时放言孟家制衣手艺最高超。
于是两家生意同步兴隆,家业也越做越大。为了发展的需要,两家合计着想为这个无名的地方取个好听又响亮的村名。
有一天,有位崧厦的张姓秀才来到后郭的金家购买了丝绸,接着又去了孟家量身裁衣。在攀谈之中金孟两家不约而同地请求张秀才为他们这个地方取个村名,张秀才倒是个爽快之人,又有露一手的想法,他“招招头皮”想了想说:
“就取个‘中利村’吧!怎么样?”
“因为你们两家的生意是互通有互,从中互相取利,这个‘利’来得又是光明正大。”
这金孟二家的人一听,都齐囗同声地拍手叫好!
“这名字取得好!”
“这名字取得不错!”
于是金孟二家就开始把自己所往的村落叫作了“中利村”了,渐渐地前前买绸缎做衣裳的人也跟着叫,后来四邻八乡的人也认可了这个村名。岁月匆匆,时至今日,“中利村”的村名也没有变动,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官方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