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最好的编剧

生活是最好的编剧

坑害散文2025-04-01 03:38:35
年幼时,我一直梦想自己的生活凄惨些,更凄惨些。比如至爱的人突然逝去,比如父母离异,比如遭遇战争,比如自己突然被遗弃……这样我就会有更多的敏感情绪,写出忧伤华美的文字。然而,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依
年幼时,我一直梦想自己的生活凄惨些,更凄惨些。比如至爱的人突然逝去,比如父母离异,比如遭遇战争,比如自己突然被遗弃……这样我就会有更多的敏感情绪,写出忧伤华美的文字。然而,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依旧以它最舒适的姿势和速度和谐运转,周围的人始终茁壮的幸福着,很少给我凄凄艾艾的机会。
十六岁那年,我认识到自己的力量正以裂变的方式极速成长,几乎可以对抗向来引以为尊的母亲,我发现她的唠叨很令人生厌,于是不再回家,常常和一群小混混呆在一起,帮他们提着书包,装着火柴,看它们血气方刚的打仗,并将这虚幻的火焰看作生命中最美的流岚。
走到叉路口,被精彩的幻象吸引,于是转眼迷失。相信走过青春的孩子们,很多都在幻井里迷失过,直到摔了重重的跟头,痛得大哭,才想起回头找回曾经的路。曾经优秀的我,直到以几分之差,被高中拒之门外,才悔恨当初丢了梦想。母亲并未责怪我,只是拿出所有的积蓄为我交了高额的“赞助费”,让我踏进了高中的大门。
陷入泥潭的孩子被拉了出来。对母亲的愧疚,陌生环境的孤单,以及牢笼般压抑单调的生活,让我从此染上了忧郁的毛病,将青春的大部分时间交给阅读和写作。
荒唐的年代,荒唐的生活,荒唐的老师……当这一切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相遇,一定会造就一个荒唐的故事。我念高中时,一切以升学率为标准,学校就是军事化管理的监狱,学生就是吸收知识的机器,不能有任何思想。我们的班主任是个极度虚荣的人,学校的表彰就是他教学的全部生命和意义:他规定上自习课时间只能学习,不准看任何闲杂书籍(读者、青年文摘、意林也包括在内,反正除了教科书之外,上课时间其他书,一律不许读),更有一项荒唐的规定,就是上课时间,不允许写日记,一旦被发现,轻则被呵斥没收,重则罚款或者数罪并罚。偶尔翻看过去的日记和书信,当年偷偷摸摸、胆颤心惊的感觉仿佛又全部归来。
那个时候,学生宿舍晚上十一点准时熄灯(当年是十点下晚自习),我因为白天有一本小说没有读完,就打开手电趴在被子里继续看,颇有些顶风做案的感觉,没想到就这点微弱的荧光还是被眼尖的宿管员发现了,而且登记造册,全校通报批评。
这对以荣誉为生命的班主任来说,出现这种事简直是天大的丑闻。他就像拎小鸡一样把我从座位上抓起来,还让我把手电筒拿到教室里摔碎,在全班同学面前“杀鸡儆猴”,当时我非常恼怒,拒绝了他的所有无理要求,并跑出了教室。后来还是在舅舅(当时是我们学校的政教处主任)的光环下解决了此事。
后来每每想起此事,忧愤交加,颇为不服的是到现在,我都不认学生趴在背窝里读书是一种罪过。
我终于如愿以偿的考上了大学。大学最可爱之处就是它的自由。从此之后,我可以天天泡在图书馆里,也可以在老师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唾沫横飞之时,堂而皇之的睡大觉或者写小说到深夜。而且在大学里颇为感人的是,如果每天晚上到九点,我们还不回寝室,就有一位大爷提着手电筒在教室的走廊里叫着:“孩子们,回去睡觉吧!孩子们,你们辛苦了!”他的声音悠长而慈爱的响彻整个走廊,常常被我们作为谈资,有时也用来模仿劝戒他人,但每每想起,却感觉别样的温暖。
我就这样不紧不慢的在纸上书写着我忧伤而多情的青春,再也没有人说我不务正业。反而在我取到每期印着自己作品的校刊之时,对我表现出羡慕之情,并称赞我文辞优美。
但这个时候,我却陷入了一个误区。我挚爱青春文字,笔调里总是带着小资般的忧伤,仿佛我一直是个生活在繁华都市的幸福孩子,坐在云端自由的唱着歌曲。我的文字里只有爱情、友情,而极少涉及到家乡、亲人,仿佛他们是与我从来就没有交集的两个世界。后来,我认识了本校的一位诗人,他的诗歌深刻厚重,笔触更多的涉及到土地和母亲。后来他被提名十大校园乡土诗人,我暗自好笑,笑的原因有多重味道:赞叹、好笑、离自己遥远。
随着青春急驰,年华飞逝,经历了亲情与爱情的种种起落,我终于认识到生活的本质是乐观、坚强、执着、脚踏实地的走下去,而文学的本质就是诠释生活,给人以希望、力量或发人深省,总之就是用文字帮助人们生活的更好。
当爱情不再是生活的重心,我不再像往常一样,只活在编织的爱情里。那些曾经随意捏造的美丽故事,就如同肥皂泡,经不起时间的打磨,轻轻一触便碎裂了。我的眼界开阔起来,转而关注现实的生活。作品开始向深刻厚重转变,这期间的文章也得到了朋友们极大的支持,让我倍受感动,也找到了继续走下去的力量。
我常常想如若年少时不是如此轻浮,一直活在空中,是不是可以早一点尘埃落定?后来朋友安慰我,谁没有过青春,谁没犯过错误,何必如此自责呢?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她的话解开了我许久以来的心结,决定从此开始,踏上真正的文学之路。
前些日子看《齐鲁晚报》,有个剧作家的记录片获得了年度大奖,遗憾的是我忘掉了他的名字和剧本的名字。他的记录片只是用镜头简单拍摄了毕业十年后,一些同班同学现在的生活状态,其中一个女同学,嫁了富豪,每天只是做做美容、养养宠物,这也许就是我们羡慕的贵夫人生活,而她却一直对着镜头说:“有什么好拍的呀,我的生活单调又无聊!”故事的许多情节我都忘掉了,惟有这样一句话让我备感震憾。剧作家说:“生活是一个最好的编剧,他比我们每个人都强大的多!”经历世事的人,对这句话一定有极深的感触。一个月以前、一年以前、十年以前,我们何尝想到今天我们会是在哪里,遇到什么人,做什么样的事情?
真正的文学是来自于生活的,是对生活本质的探索与挖掘,而不是堆砌华美的文字。当然这不代表我认为文辞华美就是一种错,如若能用美丽的文字诠释生活,达到二者的完美契合,这是一种绝佳的境界,否则宁愿舍美丽而取质朴,空洞、虚幻的文字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的,只是岁月长河里的几粒流沙,很轻易的就被掩埋了。
 久久离歌
2010年8月于临沂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