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邀去了陈溪通泽大庙

应邀去了陈溪通泽大庙

轨程散文2025-04-26 21:58:50
二次接到吴宝炎的电话,要我作为虞舜文化研究会的会员,在农历六月初六去陈溪参加通泽大庙的活动。7月6日上午七时我在市政府门口登上了大巴,与一班身着红衫的老头老太同车抵达了陈溪通泽大庙。远远地我就看见了大
二次接到吴宝炎的电话,要我作为虞舜文化研究会的会员,在农历六月初六去陈溪参加通泽大庙的活动。7月6日上午七时我在市政府门口登上了大巴,与一班身着红衫的老头老太同车抵达了陈溪通泽大庙。远远地我就看见了大庙门口升空的汽球飘荡着,登上了大庙台阶只见那些善男信女,特别是许多老太太相互簇拥着来来往往、进进出出,热闹非凡。
山清水秀的陈溪石笋山前有一座通泽古寺,人们大多称通泽大庙,这是一座为纪念春秋时越国通泽将军广利侯而所筑之祠。鼎盛时期原有观音殿、东狱殿、通泽殿、包爷殿、财神殿、魁星、文昌阁等九十九间所组成。
通泽大庙并立双戏楼,四侧配走马楼、中大殿、后经堂,前设包爷殿。钦旌“护国尊神”,壁画“龙虎英雄”。好一派气宇恢宏,在江南颇有名气。每年的元宵节在此将会灯戏五昼夜,热闹非凡,而深得山民百姓喜爱的这一习俗已从清初盛行一直演绎到了今天。通泽大庙文革时期被毁,九十年代初开始复建,至今又初具了一定规模。
通泽大庙以其积淀的深厚历史文化和精神内容,千百年来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名人前来赡仰。明代的刘伯温曾两度云游通泽大庙,并留下了“龙宫胜地育奇人,众山罗列似儿孙,擎天石柱庙前立,半壁江山救驾神”的赞诗。大庙至今还保存着一块《道光十六年灯会碑记》:“祷雨屡验,宋熙宁八年,太守赵清献公奏其跡。勅旨:显封广利侯”。
据上虞县志记载:通泽广利侯庙在县南五十里十九都钓台山,五代晋汉间建。神曰“方后圣官”。宋乾德间,吴越王封通泽将军,熙宁八年封“广利侯”。
宋代越州知州“赵抃”的记略说的更详细:越州上虞之钓台山有神本号“方后圣官”,乾德中上虞县庐释因旱求于庙,雨即将,后有求必应非常灵验,熙宁七年,皇帝诏告天下,山川林谷之神有功于民而爵号未称者,皆赐名号,第二年夏(熙宁八年年),封为“广利侯”,因庙兴于五代晋汉,到宋代敕封显号,已历千年之久才有此显号,可谓大盛。
我看到了通泽大庙的碑记,文字记载了一位古越将军的故事。事情要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的公元前496年,通泽将军广利侯原名灵姑浮,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越国大将军。那一年越王勾践刚登基坐上了王位,邻国吴王阖闾听说允常刚死,认为越国政局未稳,正是进攻越国的好机会,便亲率大军进犯越国。
吴军兵多将广气势汹汹兴兵而来,两国在今嘉兴附近的一个叫檇李的小镇上摆开了战场,当时的越国自知没有吴国实力强大是被迫迎战,便事先组织了一支小小的敢死队,自杀性地冲锋陷阵于二军对阵之前,这让吴军将士顿时目瞪口呆不可思议。
正在吴军出神之际,先锋灵姑浮一马当先冲向阖闾,用戈去击吴王,吴王朝后一闪,利戈刺中了主帅。吴兵军心一时大乱,这时候的越国将军畴无余、胥犴带领越军乘机从左右两翼包抄过去杀向吴兵,吴王专毅保驾拼命逃出重围,此时吴兵落荒而逃全军崩溃。而越军则士气高昂乘胜追击。直追杀到距檇李七里之遥才鸣鼓收兵。
檇李之战吴国惨败,吴王不久因伤势过重死去,临死嘱吁他的儿子夫差一定要在三年内报杀父之仇。越国打了胜仗,年轻的勾践沉醉在沾沾自喜之中,导致三年之后的夫椒败阵,夫椒是吴越界处,现江苏太湖西山,越败吴直追至会稽山(今绍兴)。
勾践选甲盾五千守于陈溪狮山象山口,以保山中万民百姓,由通泽将军把守,后看败局已定,便派大夫文种至吴贿赂太宰嚭求和。开始夫差一定要勾践交出灵姑浮首级以报父仇,后由于越王百般搪塞和太宰嚭从中调停,以越王夫妇沦为吴国奴质而了事,越王手下人人感动,可见勾践在“患难”时不失为一位明主。
灵姑浮一直隐居在陈溪深山老林之中,配合越王“十年生聚,十年教养”的战略思想,暗暗招兵买马,习艺练武,以图有朝一日东山再起。此时有一位祝姓姑娘慧眼识英雄,与灵姑浮结成了夫妇并生下了十个儿子,后来演绎成了“十子从戎”跟着越王英勇搏杀灭吴复国的一段佳话。
陈溪人民为了纪念这位保家卫国立下赫赫战功的通泽将军,便修建了这座通泽大庙。后人又把这位战将慢慢演变成了“剿匪保民,治灾沐雨”的神灵,并被皇帝勅封了“广利侯”、“方侯”。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