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应该崇尚的

国人应该崇尚的

啅噪杂文2025-05-06 07:49:50
看过一篇蒋方舟写的《诺贝尔文学奖好严肃啊》。不断有网页说,某某小说家应是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不二人选。著名期刊《读者》还刊登了一篇《诺贝尔奖获得者如何花掉奖金》的文章。近期中央台新闻联播公布了中国茅盾文
看过一篇蒋方舟写的《诺贝尔文学奖好严肃啊》。不断有网页说,某某小说家应是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不二人选。著名期刊《读者》还刊登了一篇《诺贝尔奖获得者如何花掉奖金》的文章。近期中央台新闻联播公布了中国茅盾文学奖获奖者及作品。随后他们中的每个都被诉说成,是获得诺贝尔奖提名的最大可能。
现如今,文学作品中以火热的小说最受人追捧。而且有人明目张胆地称,小说字数越多越好。茅盾文学奖评比的都是篇幅较长的小说。长篇小说常与电视剧挂钩。商业电视进入寻常百姓家,于是更使作者家喻户晓。
大家大概不会想到,中国诗人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吧!
因为在过去的十几年里,获奖者基本上都是小说家。上一次获得诺奖的诗人是在1996年得奖的波兰女诗人辛波丝卡。
赵鑫珊的书《天才与疯子》中,写了这样一段话:今天,我们的学术界在议论,本土的中国人什么时候能得诺贝尔奖?我说,得奖有许多内外条件。其中一个是,对大自然的奥妙要有一种纯粹的、明其道不计其功的惊讶感。这惊讶是为惊讶而惊讶,不考虑什么功利,不考虑是否能得诺贝尔奖,仅仅是出于纯好奇心,出于同上帝对话的渴望。
诺贝尔文学奖就那么值得中国作家垂涎吗?成为这个历史第一人的称号真的很诱人?好作品自然由历史评定。
的确,它让你登上名利的金字塔,同时它又为害了多少作家?多少人看清其背后的摧残。
自杀是其一,许多作家在获得诺贝尔奖后,不再受到其他采访,换取的是对这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称号的采访。没有比这个“名”更具魅力的了。然而,同时他们也自动产生,再也无法超越诺奖作品的心理,甚至再也写不出作品。因而有人在这样的“名利”包裹下,丧失了一个作家本应平静对待写作的心。写不出好作品,无法超越前作品,便自暴自弃。
可以说,不获诺贝尔文学奖反而是保护了中国作家。一味地想结果,这是不对的。一名网友曾发表了这样的帖子:如果我得了诺贝尔奖的话,我会在未邻奖之前自杀的,中国人的名利心和嫉妒心都是那么重,又信奉儒家思想,一个人敢不按部就班的生活,那肯定会被千万人咒骂死的,而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肯定是思想独特的人,这种人在中国是没有生存空间的。
请问那些老外专家能读懂“一个是阆苑仙葩”吗?他知道“蝉鬓”是什么吗?不懂。但《红楼梦》在国外深受追捧是事实。好作品你不用去过多参加比赛,参加太多比赛,无非是浪费时间。
历史上第一个自觉拒领诺贝尔奖的人(除两个因政治原因被迫放弃领奖的人)是法国哲学家、作家——萨特。他以诺奖是西方集团的文学奖等为由,拒领诺奖。况且自私的诺奖并不征求受奖者的意见。尽管他生平十分富有,生活却极其简朴,不拘小节。1980年萨特去世时,巴黎有5万多人自发参加了他的葬礼。人们崇敬他,不单是他耗尽一生对人类做出的贡献,还有他难能可贵的品行。
尤金·毕德生认为写作是神圣的召唤,社会应尊重这种创见性的工作。
的确,作家是他完成作品之梦工厂唯一的工人,身上肩负着太多辛劳。人们没有资格随意辱骂一部作品——既然你不是它的造物主,也不会全面了解它。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沉睡的巨人。当巨人醒来时,奇迹就会发生。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是奇迹。奇迹是作家从来不把自己看的很重要。否则,那些名作家也不会自杀,令人痛惜、失望。写好了自己的作品,写不好自己,这并不是一个好作者啊!
国人应该崇尚的是作品本身的感染力。被承固然是好事,可一味地崇尚外国的大奖,幻想上各大新闻头条,成为各国记者争相采访的对象、百万美金……以诺奖获得者预测自己将成为诺奖提名者为荣……
多么愚蠢!
是中国人就对诺贝尔文学奖不上屑一顾!把更多心思放在创作上吧!
如果有一天,我们中有人获得了,大家也不要挑他的刺,不要嫉妒他,不要想尽办法打击他,我们是文明古国,要尊重学者。我最担心那个网友说的,他会在中国没有生存空间。别为了私心让悲剧重演啊!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