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言堂”真的那么可恶吗?
许多老师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讲得过多,就是“一言堂”、“没有启发性”,认为是缺乏吸引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对此笔者有些异议:愚以为教师上课,学生学习,重要的应该是教学的内容,形式是次要的。中央电视台搞的“百
许多老师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讲得过多,就是“一言堂”、“没有启发性”,认为是缺乏吸引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对此笔者有些异议:愚以为教师上课,学生学习,重要的应该是教学的内容,形式是次要的。中央电视台搞的“百家讲坛”栏目,象“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啊、“易中天品《三国》”啊,还有“王立群读《史记》”等等,相信大家都有兴趣看。不仅学中文的喜欢,各行各业都有不在少数的人喜欢。就其“讲坛”的形式来看,是不是“一言堂”?这些“坛主”在讲演的时候,大家看到有谁从旁插嘴了?电视机前的你能和“坛主”当场交流吗?但为什么那么多人有兴趣看这节目,并且认为“学到知识,很受启发”?我想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内容(“百家讲坛”的形式无论如何是比不上“超级女声”、“第一次心动”等娱乐节目的活泼、互动的)!红楼啊、三国啊、史记啊,学中文的谁没读过?但刘心武、易中天他们就能从中读出许多人读不出的精彩来。他们的讲解,在没读过这些书的观众看来,是大开了眼界,产生了急着要找原著来过瘾的冲动;而原先读过这些书的观众呢,听了讲解,往往会大吃一惊:想不到这名著原来还藏着这么多过去未知的秘密!也产生了再把原著细读一遍的兴趣。同样是“百家讲坛”,有一位讲礼仪的金正昆教授的讲座,笔者就不怎么感兴趣。虽然金教授和蔼可亲,见多识广而谈吐幽默,在节目进行中,经常有镜头变换,让电视机前的观众也能欣赏到金教授与现场观众的互动。但以笔者愚见,首先,目前中国最急需的社会关系教育,第一是法制,第二是道德,然后才是礼仪,金教授的讲座不是笔者所急需要知道的;其次,金教授所讲授的内容,多是笔者过去在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一书以及《演讲与口才》、《读者》、《涉世之初》等杂志上读过的内容,只不过把案例的主人公换成了与金教授有关的事件而已,而且根据案例得到的结论,也与以前的结论一般无二。因此,笔者认为,讲课的形式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讲课者肚子里的货——是不是听者急需知道的?分析是不是有道理的?所论说的内容是不是新鲜的?如果是,那就好;如果不是,你花再大的功夫在形式上弄“花哨”也枉然。所以,愚以为,想要使自己的课堂精彩,越来越好地让你的学生在三年的初中语文学习中学到更多更切实的东西,语文教师的进修方向,恐怕还是应该以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为主。当然,这样的说法并不是说我们可以偏废对科学的教育方法的学习。毕竟,现在是一个讲究效率的时代。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官方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绿色怪兽”正向我们逼近
下一篇:鲁迅的今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