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俗

流俗

偷香杂文2025-10-28 01:55:11
昨日七夕,又将七夕。一点浅见,贻笑大方。人皆谈,吾亦谈之,是谓流俗。我本俗人何能免俗,俗就俗吧。本也不想流俗,可真的有些话要说,如鲠于喉不吐不快而,所以也只好流俗了。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博君一笑于愿足矣
昨日七夕,又将七夕。一点浅见,贻笑大方。

人皆谈,吾亦谈之,是谓流俗。我本俗人何能免俗,俗就俗吧。本也不想流俗,可真的有些话要说,如鲠于喉不吐不快而,所以也只好流俗了。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博君一笑于愿足矣。
今夕何夕?七夕何夕?
关于牵牛织女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岐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睕彼牵牛,不以报箱。”

七夕节就是古时牛郎织女的传说,这是一个很美丽而凄婉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真才子也!一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说完世间风花雪月之华;一句“两情若得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却怎不道尽人世间所有的亲情、爱情之精。致敬矣千古才子矣。
冯骥才说,“七夕节”是一个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爱情为主题,以女人为主角的节日。按照民间传说,“七夕节”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之间“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一种情感,恪守的是双方对爱的承诺,不是表达婚前情人或恋人的情感,这是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两种感情。因此将“七夕节”称为“中国情人节”并不妥当,应称它为“中国爱情节”。
七夕之说多如汉河星斗,不一而足,小子不敢妄至喙一论。
愚人痴论:吾以为七夕之节只不过是一个美好而又凄婉的民间传说。是中国传统小农思想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生活的一种美好向往;对棒打鸳鸯两相分的美满姻缘不能长相守的万恶社会的一种痛恨一丝无奈的控诉.是以于七巧之是置一节一记之。
而后来人却给了它太多的东西,称之谓什么东方的“情人节”中国的“爱情节”愚以为纯属无稽之谈。试问世人在牛女的故事中你见过多少的爱情情节在其中呢?
而中国正宗的“情人节”理应为“元宵佳节”而非“七夕”。
愚人浅见,诸君一笑。不爽的也可痛骂一番。
说实话,时当今时今日最让我心痛不己的,当属那些可怜的喜鹊,千百年来不辞劳苦,丢却了美丽的赖以生存的外衣,为他人幸福而万里奔波无有所求。其志可勉其心可佳,只可惜不见世人只言片语心痛不已矣.也许这就是小人物与大人物,主流与非主流,主角与配角两种不同命运的生动表现吧.千百艰难唯一叹!余今叹之!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