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郑伯克段”到从严治官

由“郑伯克段”到从严治官

红封杂文2025-07-31 14:09:46
郑伯克段于鄢,是《左传》记述的发生在春秋前期郑国的一个历史故事,主要描述了郑庄公采用欲擒故纵的卑鄙手段,任由同胞弟弟“段”走上不归路,由犯小错到犯大错,最终走向叛逆、造反,落得被同胞哥哥——郑庄公剿杀
郑伯克段于鄢,是《左传》记述的发生在春秋前期郑国的一个历史故事,主要描述了郑庄公采用欲擒故纵的卑鄙手段,任由同胞弟弟“段”走上不归路,由犯小错到犯大错,最终走向叛逆、造反,落得被同胞哥哥——郑庄公剿杀的结局。这则故事不过是演绎了封建王族亲人之间互相残杀的一幕,在历史长河中也属平常,无所惊诧,但与从严治官联系起来,就有许多值得耐人寻味的地方。
假设,当初发现其弟“段”的小错,身为一国之君的兄长,能够对其悉心教诲,使其不愿;晓以利害,使其不敢;严加管束,使其不能,也许就没有以后兄弟刀兵相向的悲剧了。分析现在许多相当一级的领导干部纷纷飞蛾扑火似的腐化堕落,葬送掉自己的前程、家庭,甚至生命,与缺少组织的严格管理是有直接原因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然有过而能自省最好了,然而象“道吾恶者是吾师,道吾善者是吾贼”的清醒者毕竟是少数,广大的普通民众恐怕是离不开周围人的关怀的。这关怀应该不但是好言相慰、鼓励嘉勉,还应是疾言厉色、指错纠偏。
有位领导说得好,光埋怨下属无能、素质不行,一年两年情有可原,如果跟你干了数年之后,素质仍得不到提升,那就不是下属的问题了,反倒可以印证你的能力如何了,这里指培养人才的问题。同样,一个部属如果在你手下犯错,决不是简单一个领导责任问题,而是很有郑庄公“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阴险毒辣的嫌疑了。
现在,在许多人那里,讲圆滑,讲世故,讲八面铃珑,甚至把这粗浅地与“和谐社会”联系起来,对部属、同事或朋友的问题和缺点,要么视而不见、置若罔闻,要么蜻蜒点水、隔靴搔痒,更有甚者,甚至帮其掩盖、姑息养奸,表面上看是好好先生,无关于已,无害于人,但作为领导者,只能让人理解为“心怀叵测”,因为这样做只能使他走向错误的深渊。
讲从严治官,就是要大力倡导上对下敢批评,敢撒破脸子,敢怒目圆睁地指问题,而且要一针见血,击中要害;下对上要敢于反映实情,直言规谏,不做愚民。这样,错误的言行才能无立足之地、无张扬之所,风正气清的气候才会形成,真正的和谐社会才能实现。
当然,直面问题是需要勇气的,而且还要做好忍受误解、埋怨的心理准备,但“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来日方长,只要用心为善,以“对革命同志高度负责的态度”为出发点,就不要担心什么。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