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的悲剧意味

《红楼》的悲剧意味

连判杂文2025-05-12 06:04:30
红楼梦的悲剧意味何在?我认为,它既非通常所谓爱情悲剧,亦非政治悲剧,而是天人的悲剧、灵魂的悲剧。论其悲剧意义,层面有三:第一层,是天的悲剧。“天若有情天亦老”苍天不老,可人却没有不老的红颜。正如书中贾
红楼梦的悲剧意味何在?
我认为,它既非通常所谓爱情悲剧,亦非政治悲剧,而是天人的悲剧、灵魂的悲剧。
论其悲剧意义,层面有三:
第一层,是天的悲剧。“天若有情天亦老”苍天不老,可人却没有不老的红颜。正如书中贾宝玉所叹:“且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则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为属谁姓矣——因此一而二、二而三反复推求了去,真不知此时此际欲为何等蠢物,杳无所之,逃大造、出尘网,使可解释这段悲伤!”
是呵,你在茫茫人海间行走,突然间想到:这形色各异、仪态万方的男男女女,百年之后,又在何处?而过往的人们,今又安在?正是:沧海桑田,换了人间。
“彼黍离离行迈靡靡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此黍离之悲也。
第二层,是人的悲剧。“人为天地之心”、“人身难得”、“人生苦短”……人生如此珍贵、如此短暂又如此艰难,可人又是怎样的活着呀?不过那三个词:辛苦麻木、辛苦辗转、辛苦恣睢罢了。可这样的只是生着,只是相互消耗、相互磨损、相互倾扎——“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又非活着。
对此,庄子就说:“既不能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既然不能相互慰藉融为一心,不如退而求之自成一统吧!
但人间毕竟还有美好的事物。朋友,你一定看过夜间灯火吧,在稍高的楼上、桥上或山坡上,举目而望,那与夜空繁星相映的万家灯火,那是激荡人心难述又直观的美,那是生生不息的生命洪流……
这其中暗示的无数心灵风景,蕴藏着无数可能,平常间的奇迹……
张爱玲曾写了很美、很苍凉的句子——
于千万人之中
遇见你所遇见的人
于千万年之中
时间的无涯荒野里
没有早一步
也没有晚一步
刚巧赶上了
那也没有别的什么话可说
惟有轻轻地问一声:
“噢,你也在这里吗?”
可究竟,人生是美中不足的,美好事物不能长久,展眼又乐极生悲,就象二粒璀璨流星,在茫茫宇宙中,再此一瞬间交轨,旋即擦身而过,永远迷失……
第三层,是灵魂的悲剧。书中开篇有脂批:“作者自云:历过一番梦幻之后”,“‘借通灵’之说”。这灵魂的演绎即是通过梦的形式呈现的。而灵魂,既指个体,又指群体。
就个体来说。我常看见这样的嘴脸,一个劲贬低袭人、宝钗等人,称其封建奴性;又大肆赞扬晴雯、黛玉等的富于反抗精神;更有可笑可气者,说什么袭人应为宝玉坚守节列云云,加一阵口诛笔伐。可见这些人是在自扇耳光了,身心或封建奴性更深。又比如说晴雯吧,她身上就没有所谓奴行吗?她反抗些什么呢?是争取留在园中继续做丫环呢?还是拿簪子扎坠儿呢?别忘了,除了可爱之外,她也是很厉害的。有没想过,如果她没有夭逝、没有被逐,她的归宿?她会成为赵姨娘。而袭人呢?也无非成为周姨娘。对应下去,史湘云终会成为史太君,薛宝钗终会成为王夫人,而林黛玉和贾宝玉,假若他们精神不够坚定,随时都会成为薛宝钗和甄宝玉,进而成为贾政和王夫人。然而他们最终,一者被毁灭,一者被流放。
就群体来说,在现实中,人人都在变形,若拒绝变形即被删除,不是毁灭便是流放。但这一责任该由谁来承担呢?不该是某个人,或者说人人都担负一定责任。说是封建礼教,也好是集体无意识也好,是原罪也好。
这是整个社会的精神失落。似乎失落的那般突然,意识到时,甚至都无法记起其失落于何时。
而悲剧甚至还不在于精神的失落,而在于这种寻觅失落根源、希求返朴归真的努力,连同这种努力势必同整个社会发生的剧烈冲撞。
这种寻觅是如此气势恢宏,一如夸父追日,其蓬勃的底气竟是源于对生命之日的无限热爱与眷恋!
在《红》中,我们可以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时代,还有这个时代温跃的脉搏、滴血的伤口;不仅如此,我相信,以曹雪芹灵魂的洞烛幽微,他一定感悟了那颗存在之心,从而——向死而生。
令人悲哀的是,这个过程随着文化专制的一斩,永远的迷失在了时间的荒漠里……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