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双筷子叫“打黑除恶”

有一双筷子叫“打黑除恶”

偏名杂文2025-10-14 09:20:37
近几个月来,打黑除恶行动,在重庆主城及其区县,大有秋风扫落叶之雷霆万钧。有人撰文曰:重庆打黑除恶好比做重庆火锅。其色如火锅的红汤,其势似煮火锅的火焰,其味就麻辣麻辣。底料是辣椒、花椒、大蒜等,开火主厨
近几个月来,打黑除恶行动,在重庆主城及其区县,大有秋风扫落叶之雷霆万钧。有人撰文曰:重庆打黑除恶好比做重庆火锅。其色如火锅的红汤,其势似煮火锅的火焰,其味就麻辣麻辣。底料是辣椒、花椒、大蒜等,开火主厨者是王立军,东道主是薄熙来,吃客是全重庆市老百姓。
何其妙哉!但有一点说漏了,食客们吃什么呢?难道说“黑老大”如胖头鱼,其爪牙好比冰冻鸡脚?当然,也少不了“80后”才长出来的新鲜蔬菜,一碟碟,一盘盘,大有重庆南滨路4.5公里万人吃火锅的热闹欢腾。
吃火锅,不是吃西餐,得用筷子。筷子的功用是,可以在滚烫的火锅里“翻江倒海”当刀叉,也可以在小碗里“1+1”夹饭菜。所以,笔者认为,吃火锅的过程最精彩,选择吃什么样的菜肴最难决断,吃好喝好才是最终目的。但这一过程,这一目的,必须用筷子来完成,不可能用手抓呗。
我国古老先民们发明这“1+1”的筷子,是很值得玩味的。“1+1”的筷子代表什么呢?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却是不变的,“1+1”代表主和宾、食客与菜肴,前者唯““1+1”了才有可能一起把酒言欢痛饮千杯而不醉,后者唯“1+1”了才有可能“煮熟的鸭子不会飞”。
“1+1”的筷子文化,讲的是双方需要通力合作齐心协力,是说中国人的大团结。
如果硬要把这双筷子贴上现实标签,那么,一根上写“打黑”,另一根上书“除恶”;再是,一根上刻“重庆市政府坚决打黑除恶决不姑息”,另一根上凿“老百姓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全力协助”;最后,一根上记“警魂在打黑风暴中升华”,另一根上却讲“黑恶在人民唾骂中消亡”。
国家和人民,无论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需要这双“打黑除恶”的筷子。因为,可以用它来夹出从滚烫火锅盆里冒出来的“黑老大”,也可以用它翻搅出沉没在锅底的“黑保护伞”,甚至还可以用它穿插出一些“官商勾结”……
当下,重庆老百姓抢先吃上了这盆“打黑除恶”的火锅,老百姓们个个可是“美食家”,还闲火候不够滚烫,味道不够麻辣,菜肴不够量大。
只吃火锅的人,充其量舞舞筷子,出出汗。时当天气转寒,连汗就不用出了,真是“天下寒士笑开颜”。但众食客们别忘了开火做火锅的人,还有做一道道“美菜佳肴”的人,他们有的光荣殉职在前线,有的耽误读博时间来积极取证公诉,更多的是为了人民的安康在加班加点。
说到做重庆火锅,论及重庆打黑除恶,我们的老子在《道德经》中有言:“治大国,若烹小鲜”。与此同理,《人物志》的从采访、写稿、编排,到出版发行这一过程也犹如烹小鲜做火锅否?每一个人物的采写过程,恰似采掐一朵娇艳无比的鲜花,我们不仅让大家观其花团锦簇,更注重其枝繁叶茂的每一个细节处理,还要探究其根源,真正要写出其精神,描出其人生轨迹,展现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人物志》。
没有精彩的细节,哪有壮观的全局?重庆打黑除恶也只是建设平安重庆的一部分,但这一部分就系关建设“五个重庆”这个大全局,所以在打黑除恶中采取的每一项行动或措施或方案或庭审宣判,都好比一双“打黑除恶”的筷子,筷子的态度、力度和深度,都将成为能否让全重庆老百姓乃至全国人民放心放开吃好“打黑除恶”这盆火锅的关键!
在这个初冬的日子里,一盆火锅一上桌,你最先看到的是什么呢?见其色泽!“打黑除恶”这盆火锅,可以说成鸳鸯火锅,一半红滚红滚,其间红黑相间白一块;一半是清汤翻滚如百眼喷泉齐争鸣。
其菜如何?其味如何?其意如何?
有待你拿起筷子,大块剁颐!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