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等离我们多远
儿子在省城求学,又是周六,我去探望他。上午11:40分来到他就读的学校门口,离放学尚有20分钟,门卫不让进去,便和先期到达的家长们一起,在凛冽的寒风中等待。这是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因为升学率高在省内外
儿子在省城求学,又是周六,我去探望他。上午11:40分来到他就读的学校门口,离放学尚有20分钟,门卫不让进去,便和先期到达的家长们一起,在凛冽的寒风中等待。
这是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因为升学率高在省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吸引着莘莘学子。当初儿子舍近求远,执意报考这所学校,我只好随了他。所幸儿子轻轻松松跨过600多分的录取线。
两年来,因为教学工作紧张忙碌,平时很少到此,母子之间大多靠电话传递信息,沟通感情。今日有幸体验儿子的生活学习环境,便觉饶有趣味。
放眼望去,见眼前狭窄的街道上,陆陆续续开来不少高级轿车。不过一会儿,就将马路塞了个水泄不通,过往车辆便无法通行了,行人只能像鱼儿一样在车与车的空隙间游动。“奥迪”“奔驰”“皇冠”“切诺基”“蓝鸟”“帕萨克”……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耀人眼目。车主大都衣着光鲜,风度不凡。或翘首盼望,或踱来踱去,在市井街巷,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俨然这所重点高中校门前的一个“看点”。如果不是“××中学”几个大字赫然醒目,我真怀疑自己来到了轿车自选市场之类的场所。
我好生不解。既没听说学校有什么大型活动,也不是开家长会的日子,更不是新生入学日,只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星期六,绝大部分学生家在市区,怎么会有这么多车呢?一连串问号像鱼儿一样在脑海中游弋。我想探个究竟,便向一旁小卖部的主人请教:
“老板,这么多车——”
正在生蜂窝煤的年轻老板漫不经心地望了我一眼:“接孩子呗!怎么,你不是家长吗?”
“是!只是——这都是私家车吗?”
年轻老板挤出一丝复杂的笑容:“那里,几乎全是公车,来人也多是司机。其实,坐公交车回家也就一两块钱,乘出租车也不过几块钱,耍阔呗!我家在山区,娃娃上三年级。每天来回要走近十里山路。一天,下雨路滑,我女儿从山梁滚下去,胳膊摔断了,十几天没上学。娃娃哭着说:“课落下的多了,我跟不上了。”一样是人,看看这些娃们,我们的娃娃活个啥人。人和人像哩,命和命不同啊!”
我一时语塞,不知说什么才好。眼前叠映出我所任教的那所初级中学的孩子们在昏黄的白炽灯下晨读的情景。我的心刹时像被撂在了烙铁上,簌簌地起泡。
这个老板的孩子命苦。看眼前这情景,我的儿子又能好到那里去。这时想起了以往的一些细节。记得一次来看儿子,在他们宿舍等待时几个家在省城的学生纷纷诉说我儿子从不和他们一起吃饭,也很少和他们一起出去购物……我听了很生气——同在一个宿舍怎能这样不合群!当我背过那些同学责备儿子时孩子的回答令我瞠目结舌:他们吃饭都点菜的,我只能买一碗饭;他们买东西基本都是品牌,我只能买廉价的;他们上完体育课大都买饮料喝,而我得跑到教室去倒水喝。就是晚上他们闲聊的内容也和我的生活截然不同。问题是这一切并不是他们自己创造的,全是因为他们的父母有地位而已。没有平等的地位就难有平等的友谊。你想象一下我怎么和他们亲密相处!这是阶级矛盾,根本无法调和。让我天天奉献恭维话,我做不到。所以只能选择逃避。我良久无语。是呀!九十年代我在成人高校求学时,六位舍友中四位来自省城。他们老说我和另外一个同学吃的东西没营养,弄得我们很生气。我们难道不知道吃有营养的食品吗?问题是家庭经济条件不允许。但是人都是有尊严的,在关系一般的情况下大都不会把自己的拮据公布于众的。当时我就对另一位同学说:想和这些不知苦难是何滋味又缺乏同情心理解力的同学们搞好关系太难了。现在距我上大学已有七八年了,还是不能缩小阶级差别。同在一所学校读书,同样的十七八岁,生活环境还是有天上人间之别。天长日久,耳濡目染,儿子以及类似儿子的孩子们接受的是什么样的教育呀!所谓的民主、平等,在这庞大的“车队”面前,显得何等苍白!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又怎能要求他们平等待人。
沉默半晌后,我试探着说:“老板,周周如此吗?”
“是呀!”老板一脸的漠然。
我有些尴尬地闭了嘴,一边等待儿子,一边冷眼旁观。
“叮铃铃——“清脆的铃声打断了我的思绪。很快,学生们像潮水一样漫出校门。少数学生走向轿车,大部分学生从车缝中散向四面八方。
儿子高大挺拔的身影跳入我的视野,依然那么清瘦,仿佛一阵风就能吹走。他冲到我面前,紧紧地握住了我的手,满脸喜悦。我轻声地责备道:“不是叫你晚自习下后喝一袋牛奶吗?你喝没有?怎么还是这么瘦?”
儿子环顾左右悄声道:“妈,一袋纯牛奶1。5元呢?喝了牛奶,我把嘴巴粘住呀!”
略一停顿,他接着问道:“工资发了没有?”
“工资——”我一时语塞。岂止工资没发!由于办公经费匮乏,学生上交的取暖费一部分用来弥补办公费用的不足。即使隆冬时节,暖气也仅仅驱除寒气而已。因为学校为省炭早晨十点以后,下午四点以后基本上就不烧了。穿着厚厚的大衣皮鞋,手脚都不能灵活舒展。个别女老师不得不在办公室踢毽子跳舞御寒。
领导们居室舒服,出门有车代步,并且惠及子女,放学回家都有人接送。可是又有那位领导像操心自己的孩子一样操心解决一下这些事呢?农村教育经费严重不足,许多孩子交不起学费,教师生活无法保障……这些,又怎么跟孩子说呢?阴暗面只能让孩子对未来失去信心,丝毫不解决现实问题。我只好避而不答。
“儿子,你放心,每天一袋牛奶一定要喝。不管发不发工资,从这月开始,妈每月给你300元。
儿子一愣:“妈,只要努力学习,将来我们也会有这些的。”
我叹口气,摇摇头:“儿子,我不指望将来坐你的车——“
“妈,是私家车”,儿子急忙打断我的话。
“我知道。我在想……,将来——如果你真的有出息,把普通百姓的生存状况放在心上,我——我就算没有白培养你了。”
儿子笑了。我知道,在现实面前,我的话是那么空泛乏力。我所渴望的自由民主平等的社会离我们还很遥远。想到这些悲哀便笼罩了我精神世界的天空,于是回家后便写下了上述文字。
2002。10。7写于学校家属院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官方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