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学写作教育之管见
今天姑妈来家玩儿,刚上高一的表妹也来了。她在写字台前坐定便写起了作业。当作到语文时,她拿出一篇作文,一边递给我一边说:“哥,这是我们月考的满分作文,你看看呗。”我接过作文看了一遍,不禁忧从心生。整篇作
今天姑妈来家玩儿,刚上高一的表妹也来了。她在写字台前坐定便写起了作业。当作到语文时,她拿出一篇作文,一边递给我一边说:“哥,这是我们月考的满分作文,你看看呗。”我接过作文看了一遍,不禁忧从心生。整篇作文都是按照标准的应试作文格式写的:排比段开头,小标题式坐中,口号式结尾。内容空洞,毫无自己的观点,全篇下来只讲了屈原、勾践、文天祥的那点儿人尽皆知的破事。一句话:除了书法好一点儿外,它就是一篇如法炮制的八股垃圾。
当然,话虽难听,但高一学生阅历有限、读书少,写不出好文章也情有可原。可是,令人气愤和担忧的是老师的错误引导:给这样的文章打满分,并且给全校学生人手一份儿当范文来学习。这无疑会影响甚至改变学生的写作的价值取向。结果怎样呢?学生对这种“八股文”竞相模仿。于是,写作走入穷途。
文学是人学,很大程度上也是情学。它是一门艺术,是艺术,便必定来源于生活。著名诗人臧克家曾说,生活是写作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让学生明白这一点儿,并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这是一个前提。在这个前提之下,进一步教育学生认真观察,细心体悟,阅读积累,勤于练笔,才有可能让学生写出饱含自己独特情感、体悟的好文章。
而目前的写作教学都将重点放在了议论文上,大部分老师为了求稳,不提倡学生写散文、记叙文,当然,小说,诗歌就更不敢了。不管出于何种目的,这种文体选择的主观倾向无疑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写作思路。议论文要有论据啊,于是学校整天给学生们印发名人名言,事迹,让学生死记硬背,好像作文除了写这些名人便无物可写。久而久之,学生们的作文中便只剩下了司马迁,钱学森,比尔盖茨等古今中外的大人物了。自我的概念消失殆尽,近一千字的文章通篇读下来,没有一点儿生气和感染力。
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尽管老师有很多苦衷(譬如说为了学生升学),但现今的作文教育模式的改革真的刻不容缓了。再不能因循守旧,要有勇气打破长久以来的八股体式,引导学生走入写作的广阔绚烂的天地,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写作的美丽,从而让他们享受而不是厌恶写作这一神圣的过程!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官方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一篇:未央的反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