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看黄金周
从1999年黄金周正式走上中国的社会舞台算起,至今已经进入第九个年头。作为一个旅游概念,黄金周是从日本舶来的。1999年,国务院公布了新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将春节、“五一”“十一”的休
从1999年黄金周正式走上中国的社会舞台算起,至今已经进入第九个年头。作为一个旅游概念,黄金周是从日本舶来的。1999年,国务院公布了新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将春节、“五一”“十一”的休息时间与前后的双休日拼接,从而形成7天的长假。七天的长假?自从告别学生时代加入上班族行列,除了年休假哪有这么长的休息时间,而年休假因为人手少任务重再说还得扣点什么,也在不知不觉中作贡献了。最初的黄金周给了我们许多的幻想和憧憬,撩起了多少的欲望和冲动。
放假前我们就在仔细安排出行计划。除开始的二天留给二家的老人外,剩下的五天就都是自己的。我们和弟弟家有一个不成文的惯例,黄金周总要到周边省城没玩过的景区去作短途旅游,曾雄心勃勃地计划玩遍离家不太远的名胜。开始的几年热情依然,我们先在省内玩,然后逐步跨省游,虽然出行中有许多的不尽人意,但人山人海万民欢腾的场面渲染了节日气氛,看着一张张兴奋急切的面庞也不禁兴高采烈起来,谁不说我们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向往。
然而从今年开始,我们似乎对外出失去了信心,今年春节首先打破了这惯例,当时还有个推脱的理由说是冬季,“五一”正是一年中春暖花开最美的季节,但没人提议要外出旅游,连孩子都没这想法了。
不是我们不热爱生活了,确实经过几年的实践,黄金周暴露出的问题是越来越多。集中长假使得旅游景点人满为患,所有的消费都疯狂涨价,所有的既定秩序都被打乱,所有的服务质量却打折扣,我们常常感叹:“动物园里最多的动物是人。”想拍几张理想的照片难度很大,就是一般的人像照回来后找自己还得睁大眼睛,有时边上公然站着一个陌生人,不明情理的还以为是合影照。效果自然令人失望,但我们总能自我安慰,毕竟我们亲身感受了这热闹氛围。
由于游人如织,我们把素有人间天堂的风景让给了外地人,少了本地人的景区依然是人潮涌动,真担心断桥会被人踩成真正的“断桥”,浪漫的爱情之都就得改名了。家门口的景点不宜去,周边城市又不想去,只有在家呆着了。在家的日子也不错,孝敬父母走亲访友,整理内务逛街购物,上网冲浪浏览博客,每天都能睡到自然醒这是上班时可望不可及的奢侈事,充分享受自主、宁静、休养和娱乐。休假是强调个人感觉的一件事,大家一起休,再一起玩,那和过组织生活有区别吗?
刚才在网上看到一帖子,“小河流天天地流着,那是美景。你要非让它把一年流的量一天倒出来,那就是洪水,是灾难”,帖子称黄金周有“三宗罪”:
———糟蹋景致,“到处都是人,还能看到什么?赶上点,你光看满街人头;赶不上点,你就看遍地垃圾。”
———糟蹋游客,“要看景,你得扒开人群;要玩物,你得排队;吃个饭都得先把眼睛累个半死,找饭店都不好找。”
——糟蹋时间,“七天累个半死,只换来一堆照片。而且,(黄金周)前后两个礼拜,还得没双休地连轴转。”
看后让我忍俊不禁但不无道理,突然爆发的人流放大了原本有的一切细小缺陷:交通、住宿、环境、餐饮、娱乐、公共设施……
黄金周长假产生的背景,是当年的拉动消费刺激内需。但是有研究表明,从旅游收入增加量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加量中的比重来看,黄金周对消费的边际贡献在递减。黄金周的负面影响却在凸现。黄金周商家的短期成本剧增,消费者所享受到的服务质量明显下降,政府公共管理费用增加,对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迹造成巨大破坏,其造成“假日综合征”导致劳动者工作效率下降。
然而尽管许多学者对黄金周今天的经济效益提出越来越多的质疑,但国家的休假政策似乎短时间内还不会改变,我们只能期待着带薪休假制度的出台,或许那时候的休假能真正起到放松情绪陶冶情操促进消费的作用。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官方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敬惜文字
下一篇:证明“你妈是你妈”并不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