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1979
30年前,也就是1979年,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1979年春天,我迎来了我的十七岁生日,当然这没什么了不起,每个人都会与他或她的生日相逢的。实事上我是不记得那年的生日是怎么过的,那时还没有生日蛋糕一说
30年前,也就是1979年,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1979年春天,我迎来了我的十七岁生日,当然这没什么了不起,每个人都会与他或她的生日相逢的。实事上我是不记得那年的生日是怎么过的,那时还没有生日蛋糕一说,谁过生日不就是多煮一个鸡蛋而已。我女儿曾经问我,你们小时候的生日蛋糕是什么样。我说,听说过蛋糕,但没听说过生日蛋糕。有饭吃就不错了。她还硬不信。所以至今,在她的眼里我们那个时代都是黑白片。我也这样认为,一旦我怀旧了,脑海里流动的就是黑白图片。怪哉!真的无色?
那时我跟父母住在学院里,正直紧张的高考复习阶段。枯燥的学习不值得怀念的。只是长到十七岁了才知道“爱情”两字,这就很不正常了,所以我是不能忘怀的。
学院的高音喇叭一天三次准时播出:早上广播体操音乐一响,该起床了,省去了闹钟;中午新闻广播,有时插播院里通告什么;晚饭时间算是娱乐了,一般都播音乐或诗朗诵。那首荡气回肠的“周总理,你在哪里?”,我就是从高音喇叭听到的。我基本上是按这三个作息时间来操作我的生活。相对来说,我最喜欢第三段播音时间。可以听到很多文革以后解放的音乐和歌曲。值得骄傲的是这年春天我知道了除了样板戏,我们还有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雨打芭蕉……连续几天的音乐欣赏,真让我长见世了。
这天,是介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我习惯一边在纸上乱画,一边听喇叭,也就在这天我听到了一个新词——爱情,联系到故事,我感觉是这么回事,但不能确定,我不相信这种事能大肆宣扬。后来我去问父亲,父亲又更细地讲了这个完整的故事。“这是一个伟大和美丽的爱情故事”——解说员最后这样强调!“化蝶”的主旋律又一次响起,如泣如诉,凄婉缠绵……活了十七岁才知道,原来中学里说的“耍朋友”的正式名字是爱情,而且她还可以“伟大”和“美丽”。真是颠覆了我的世界观,从来就认为只有领袖才可以伟大,只有劳动才可以美丽。这么说,当时这个故事给我的震撼不亚与这首曲子。
从此之后,这首优美的曲子就是我的最爱,到后来我基本上能完整的哼出全曲,笛声一起,脑中就出现翩翩起舞的一对彩蝶;闭上双眼,任凭琴声在全身缓缓地流淌……从心间到脚尖……旋律和故事的完美组合,成就了这首音乐的地位,听了三十年的中国音乐,到目前为止,她仍高高在上,无一能超越。
春天收获音乐,那么夏天呢?
1979年夏天,高考结束后,我基本上就是呆在院里,每天与同楼的好同学约着在院里走走。我们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收发室和图书馆。不过图书馆也就晚上才开,而且每周只有一天对外。收发室我们是天天去,取报取信,还有就是等录取通知。
那时,恢复高考不久,民风纯朴,年青人一心想着努力学文化,为四个现代化贡献力量。整个社会非常重视高考。在我们院里,人们茶余饭后谈的总是张家老二考上了清华,李家小女上交大等。最值得怀念的是这个现象不仅在普通人中,领导也很关心,而且是落实到行动上的关心。这真的是不可思义,有时我想,凭这点我们也比现在的年轻人幸福。人文关怀天天说,结果早在三十年前我们就感受到了。
院领导做了什么让我说这么多赞词?是放电影,每星期都按排一到两次电影,目的是让考生彻底放松,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丰富暑期生活。真的是父母官,一个大院里吃喝拉撒样样管。叶塞利亚,冷酷的心,流浪者,追捕……几乎当时的外国新片都扫光。引得院外的同学羡慕不已。
《冷酷的心》这部片子也算是爱情片吧,实际上,所有这些外国片无一没有爱情,但跟梁祝的凄美爱情相比,就差了好几个层次——这是现在的认识。当时我们象刘姥姥进大观园,被这些花花世界深深地吸引住了,甚至沉迷——看完片后的数天我们的话题不离电影。从《冷酷的心》这个片子里我知道了什么是修女,一位长辈告诉我,修女就是西方的尼姑。这个很好理解。我们院里还有一个小礼堂,内参片限制片之类就在这里放映。有一次放日本片“望乡”,规定18岁以上才能看,结果那个混乱场面,不得已最后决定,凭工作证进入。可怜那些二十好几没工作的社会青年了。
那以后,我和我同学以及所有没有看到《望乡》这部片的人,都在鬼鬼祟祟地猜想这个片子,只要听到大人之间议论,我们就贴过去装着做别的什么。我的同学有一天兴奋地悄悄告诉我一条信息,“望乡是讲一个妓女的故事”。什么是妓女?我俩都不知道,后来我们沿用修女的解释得出,妓女就是日本的尼姑——这一定义直到得到母亲的正解才被废除。多年后的八十年代中期,我才从电视上看到这部片子,不得不说是一部不错的电影。
这个夏天让我过瘾,从此奠定了我爱看电影这一嗜好。夏天就这样热热闹闹地过了。该秋天到了……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官方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