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爷爷的那片天
家里有三个儿子,没有女儿。总共有6个孙子、孙女。他曾在一个文革的年代中,曾在一切倡导以“集体”为重,曾在旧中国向新生活过渡的时期生活着,他在这些中成长的一位老人。在那个年代认为馒头就是美餐,在那个年代
家里有三个儿子,没有女儿。总共有6个孙子、孙女。
他曾在一个文革的年代中,曾在一切倡导以“集体”为重,曾在旧中国向新生活过渡的时期生活着,他在这些中成长的一位老人。在那个年代认为馒头就是美餐,在那个年代认为自己就是整个家族的守护者,在那年他也会认为自己就是保护这个家的父亲,在那年他的妈妈去世,他经历着家庭的变故。而他的臂膀却一直没倒。
从1956年到2010年,直到现在(小年的2011年),他的臂膀经历着常人不可经历的事。他的人生好像是阶段性的彩排。
他的少年是在文革时,倡导毛泽东主义,一切都是毛泽东语录。那是他那个时代的主旋律。他就这样生活并快乐着。他的学生时代是他的辉煌,他的智慧与知识的渊博,好像可以改变他以后的生活。但是,在那一年,那是属于他的中考,按理来说应该是他人生的起点,也是他唯一的一次转折。就在那年,那一次中考仿佛可以改变他一生的境遇,可是上天偏偏喜欢和他开玩笑。一场洪水挡住了他的去路,在他面前有两条路可以选,第一,要么踏着洪水走过去,或许前面就是辉煌。第二,要么别过去,过去会有生命的危险。最终在祖母的驱使下,在孝心的同化下,他没有去参加那次中考。从此,他的人生也就注定与那些繁华无关、那些丰厚的物质无关,也注定那些在学生时代的辉煌,都只是风靡一时的,都是过眼云烟。他曾经所有的付出都在那刻化为了零。我想说这样子对他,这样子对他好不好不不公平。可在那个年代,他只能认输,他慢慢地接受那就是他的命运。他不能辩解,他不能为那些天灾找任何借口。他的才华也就是在此搁笔。
他无奈地只能把希望寄托在3个儿子身上,可惜的是命运总是不能如他所愿,总是喜欢和他唱反调,难道这是上天的另一种偏爱吗?他的3个儿子都很早就不读书了。我没有问这些事情,我不敢问。所以我没有读懂他现在内心的挣扎,一个父亲的无助。
原以为文革之后,儿子成家之后,他就可以歇息就可以安度晚年。然而这一切好像和这些年头没有挂钩,这些时代过去了,他还是很努力的劳动,他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趁我现在还可以动,等以后想动了,但是动不了了,那就会后悔。他总是那么乐观的劳动,从来都不会抱怨什么。岁月见证了他的衰老,额头的皱纹出卖了他的年龄,那些白发更见证了他所经历的岁月的沧桑。
2010年的夏天,我好似读懂了他内心的一点内涵。那天天气很好,不过更为惊喜的是:通知书安全到家了。让后妈妈非让第一个通知的就是爷爷。所以也就打电话了。“爷爷,我的通知书安全到家了,是福建的,虽说是个2本,但是不过也是个本科。”那点那头传来了“福建的?是个本科?那的天气肯定很好?那里又沿海又离台湾那么近。”妈妈给我说过老人比较啰嗦。他们的话有时会很烦,但你必须耐心的听完。所以,我也就把爷爷的话很耐心的听完,然后偷笑。
然而过了好久之后,我就回来家看望爷爷奶奶。心里有种快感,自己考上学校了,可以为爸爸妈妈争光了。拿着通知书回家了,算是:荣归“呗。爷爷那天一直拿着通知书看“这就是本科的通知书啊?里面有银行卡、学校简介、电话卡等等。”事后,奶奶小声地给我说:其实,你爷爷那人看见表面上平常。其实他心里高兴的很,他还在邻里间说到:“我家洋洋考到福建了,其实去年就应该去的,但因通知书没到,就没有去了。”然后,奶奶加了句:这么老了,也没忘记炫耀。这刻间我似乎读懂了些什么。我想到了那年,洪水挡住了他的去路,从而改变他的一生。
现在,在这边偶尔给爷爷打个电话,他总是会说:打电话那么贵,别老是打家里这边什么都好,甭给家里操心,自己在外面要多注意一点,吃好。他又开始做慈祥的爷爷了。
只是现在我也想不明白,一个人经历那么多的变故,那是一种怎样的心理,他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结尾的故事,那些所与他的年华,我想应该就是这样的终结吧。我爱爷爷。别人都无法读懂的一个爷爷。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官方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