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商小贩是个宝

小商小贩是个宝

雕漆散文2025-11-04 13:13:02
“小楼昨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一直很喜欢那样的买卖意境。杏花少见,倒是栀子花开的时节,大街上多是挎着竹篮的大妈大娘,篮子里是那还沾着晨露的半开未开的洁白花儿,老远就闻得到它们阵阵的清香,我总忍不住
“小楼昨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一直很喜欢那样的买卖意境。
杏花少见,倒是栀子花开的时节,大街上多是挎着竹篮的大妈大娘,篮子里是那还沾着晨露的半开未开的洁白花儿,老远就闻得到它们阵阵的清香,我总忍不住买上一大把,将办公桌打扮得香氛怡人。下班的时候,花一元钱可以买上一大把栀子的花骨朵儿,用清水泡了,置于床着,早上起来,疑入花丛中。
农耕时代,虽然人们的日子稍显清贫,但那一种恬淡的乡野之趣、田园之乐,回想起来,比较起被钢筋水泥包裹着的城市生活来说,要洒脱逸趣得多。
下班路上,我的眼睛总是到处搜寻小商小贩的身影,尤其看到挑着箩筐的,我喜欢搜罗他们筐筐里新鲜的山林野货。越是口音特别满脸沧桑的老农伯,越让人放心地购买。特别佩服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头老太,勤劳仿佛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性格特点,老母鸡下的蛋,自已不舍得吃,赶了很远的路,拿到城里来卖了,换点别的喜欢的东西回家;自家种的黄豆,架上结的丝瓜,放在篮子里,也许并不在乎换得多少钱,是要来感受一下城市的热闹气息。这一些老人和他们的物产,总让我想起小时候,那一些在菜园子里和小脚的奶奶共度的温馨时光,那儿时的快乐“花园”。看着老太太们纯朴的布满菊花的笑脸,就仿佛又看到了我故去多年的瘪嘴老奶奶的慈容。
那一天起得很早,送了女儿回家。遇见一个中年妇女,正和一个卖毛栗的老伯恶狠狠的吵架,我赶紧上前劝解。那老伯也是个急脾气,想来几个毛栗从春种到秋收,尤其是采摘更是不易,逢着这么个挑剔而神气的女人,倔强的老人不禁怒从心头起,见那女人骂着走远了,还忿忿不平。我有些好笑,赶忙安慰起他来,老人家才略微平熄了怒气。也是,人家一大把年纪了,自家产的一点绿色食品,价格也蛮公道,还有什么可挑剔的呢?
想到那年去珠海,正是家里最冷清的时节,珠海的鸟语花香,晴天丽日令我好生羡慕。但是吃过几次饭后,我却产生了“此地虽好,他乡也不可久居”之感。为什么呢?吃进嘴里的每一种食物都是寡淡无味,全象是尿素水给肥出来的。也许生活就是这样,有这样的美景,又有那样的欠缺。越是大城市,离上帝原创的美味就越远,吃饭纯粹是为了裹腹,缺了享受食物原味的乐趣。当然,许多人去海滨城市,是为了吃海味,偏偏很多人不喜欢海鲜那个腥味,我就属于此类。再者天天吃海鲜,胃也受不住,钱包更受不住。想去想来,还是俺的家乡好!
昨天看到一篇文章,乌鲁木齐市的市长栗智说“小商小贩是个宝,只是不要胡乱跑”,因为他的这句话,对他顿生好感,觉得他是个不做秀的颇有人情味的官员。当然,他是从肯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角度说的。我们小老百姓,却喜欢的是小商小贩营造出的那种人间烟火气息,热热闹闹的生活情趣。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