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楊的天空

綠楊的天空

贯通融会散文2025-11-07 09:29:59
对茅盾先生的印象,是通过读他的作品渐渐清晰起来的。无论是他的小说《子夜》《林家铺子》,还是散文《白杨礼赞》,总觉得他是一位儒雅、博学的人,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文人和谦谦君子。他的文字清峭飘逸,风行无羁,
对茅盾先生的印象,是通过读他的作品渐渐清晰起来的。无论是他的小说《子夜》《林家铺子》,还是散文《白杨礼赞》,总觉得他是一位儒雅、博学的人,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文人和谦谦君子。他的文字清峭飘逸,风行无羁,恰如他的名字一样,艳而不媚,冰而不冷,如同秋日和风中的暖阳,给人感觉总是那么的温和、平静、安稳、妥贴、舒适、明亮。曾经,据说有人对他在文革中的沉默,表示无法理解,对他后期作品的零碎和空白也颇有微词,但是,我反而觉得十分正常,在那一个从上到下都丧失理智的社会环境里,你期望一个作家能来扭转乾坤吗?何况他不是那种个性张扬,喜欢出风头的人,他默默承受着身前身后,里里外外的许多压力,却能一无既往的坚持清洁的良知,守恒着文学家的道德心和尊严感,仅凭这一点,就已经难能可贵,足以令后人高山仰止。
第一次阅读茅盾先生的作品,还是在中学课堂上,听语文老师讲解先生的名篇《白杨礼赞》。惊叹世间还有人愿意用如此深情的笔墨,热恋般的描写和讴歌北方一株株平常到卑微的白杨树,而且把它尊为原野上的生命丰碑,巍然耸立的魂魄,人类精神的明灯,品格高洁的风流子。正是在先生的生花妙笔和汩汩流淌的文字里,我读懂了人活着的意义,人活着需要有一个精神的支撑点,这就是做人的尊严和品格。而且这种品格、尊严,是以高尚、正义为魂魄,以伟岸、峻拔为外形,以高耸入云、潇洒豁达的气概为风致,因而不怕风吹雨打,不惧冷嘲热讽,更不在乎人情淡薄和冷遇挫折,无论什么时候,都挺直了脊梁,义不容辞的担当着责任和使命,高擎着信念的旗帜,坦荡无畏,茁壮成长。
以接受美学、心理学的角度看,在少年时期,阅读这样的文学作品,无论是对人心灵的培育,品德的形成,其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功能,无疑是善莫大焉。但对我而言,还有另一层特殊的意义,那就是激发和启迪了我对文学的强烈兴趣和无限向往,有一度甚至立志要成为一个对人类灵魂建设有贡献的文学家,做一个茅盾先生那样的品质与文学才华相得益彰的作家。并且,从十四五岁开始,即有意识的手不释卷,捧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接触和关注社会民生,特别是观察自己身边的芸芸众生,记读书笔记和生活日记,把对生活的体验和心灵的感受,以及周围的一草一木,都极尽认真细致的描摹在贴身的小本上。那时也经常读名作家的创作谈,这些写得声情并茂、深入浅出的写作指导书,我却是当成作品来细心揣摩的。那时,我从他们作品中读到的,心灵感应最直接、最具震撼力的一个词语就是“良知”这两个字,它包括人的良知、社会的良知,以及文学的良知,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力量,其构成材料是:品格、尊严、道德和意志,是最能承载人类和谐、健康、美好、幸福景象的鲜活理想。而这种充满对世界、人类、自然的爱的力量,在鲁迅、茅盾、沈从文等大师的作品中,时时处处都能亲切的触摸得到。这是一股坚定不移的恒心,集中了人类精神的所有内涵,而又波荡着人类意志的所有平凡与普通,与每个人的生命的时时刻刻都紧密相连,偏离和背叛了这个恒心,人就会一步步地走向流俗,跌进腐朽,坠入邪恶。其实,人与兽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有良知,能守恒,知进退,会纠错,而那些见利忘义,不择手段,偏偏热衷于夜路剪径的人,那些灭失善良,与禽兽比肩的人,虽也能成功于一时,逞凶于一方,霸道于一隅,但放下最后的因果偿报先不说,就是他自己到了命运的夕阳晚照时,也会幡然醒悟,为平生的作为感到内疚,欲哭无泪,愧悔莫及。
后来读先生的长篇小说《子夜》,据说这是中国第一部财经(银行金融类)题材的长篇文学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开先河的价值。它不像时下一些同类题材写作那么急功近利的张狂,那么极尽铺陈,那么灯红酒绿,赤裸惊情,那么阴霾漫漫,残忍无道,那么充斥着肮脏和丑恶,那么庸俗和下流。他写得极为简省和收敛,但又处处绽露着逼人心灵的熠熠光芒,把世界的铜臭气、市侩气、人性的痛苦和挣扎,描写得淋漓尽致,刻画得维妙维肖,揭示得体无完肤而又透彻入微,勾画出一幅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上海冒险家天堂、花花世界的极乐画卷。中国的小说源于话本,偏重于世俗的愉快和满足,求乐、求趣、到眼鼻口耳为止,能真正达到精神层面、震撼心灵的作品并不多见,新文化运动后,中国一些进步文人开始以开明的态度,自觉地学习吸收欧美文学的新鲜元素,开展文学革命,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子夜》在中西文学的结合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小说出版后曾轰动一时,在引导文学路向,改变阅读趣味等方面堪称典范。尤其可贵的是,小说通过典型人物,对物欲横流、金钱至上、尔虞我诈、人性沦丧的社会现实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很多颇具现代意识的描写技法,心理刻画手法的运用,都在当代文学创作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开创意义。
在先生的所有作品中,都体现出一种昂扬向上的生命情致,那种高迈的气概,坚韧的品质、挺拔的意志力和昂藏不弯的气节,活脱脱就是挺立在红尘滚滚中的一株绿杨,在风雨中抖觫坚锐的铠甲,浑身的胆气和气度,无不令人荡气回肠,感到振奋。他对北方白杨的赞美,直抒胸臆,发自肺腑,他所极力推崇的一种白杨精神,歌颂的一种回荡在天地间的粗犷豁达的品格,西北大地一个昂昂蓬勃的生命象征,在写作的当时,是有着意味深长的用情指向的,在西北的黄土高原上,曾经的一场震惊环宇的红色革命,宛如冉冉升起的旭日,在世界的东方喷薄而出,高大的绿杨一样巍然矗立,直冲霄汉,而且枝繁叶茂,生机勃勃,象征着一个伟大国度日新月异的变化,一个凤凰涅磐般脱胎换骨的创世纪。读到这里,作为这块土地上的儿女,都会感到振奋和骄傲!
很多年过去,当重新阅读《白杨礼赞》,心头依然感动,尽管经历中多了无以计数的艰难和辛酸,眼目中多了如许的沧桑和悲怆,有时脚下落满了残枝败叶,也有时不由自主地深陷萧瑟和窘困之中,但是,举目仰望绿杨浩荡的天空,胸廓便为之辽阔,眼界为之深远,生命为之葱茏,精神为之振作,如同人生再次在面前展开新的一页,最新最美的图画,正待着人去书写。无论遭际和境遇如何,人只要具有白杨伟岸的姿态和品格,就能在任何地方,任何环境中扎根、发芽、成长,广取雨露阳光,站立成顶天立地的形象,标致、英姿飒爽,引导着所有生命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