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池落天山仙境降人间

天池落天山仙境降人间

解诂散文2025-09-27 20:23:21
“瑶池仙境世绝殊,天上人间遍寻无”。美丽的天山主峰——博格达峰,气势宏伟,拔地而起,直插云天;在博格达峰北面,有一处群峰叠翠、绿草如茵、野花似锦的人间仙境;就在这青山环抱、绿树环绕、鲜花环靠的半山之巅
“瑶池仙境世绝殊,天上人间遍寻无”。
美丽的天山主峰——博格达峰,气势宏伟,拔地而起,直插云天;在博格达峰北面,有一处群峰叠翠、绿草如茵、野花似锦的人间仙境;就在这青山环抱、绿树环绕、鲜花环靠的半山之巅,有一个天然高山湖泊,湖水清澈,晶莹如玉,这,就是传说中西天王母仙居的地方——天山天池。
8月3日早晨,我们从石河子出发赶奔天山天池。沿途尽是灰白色的盐碱地、灰褐色的山峦,很少见得到绿洲,只有在路旁偶尔临水的地方,才能见得到一棵棵的绿树、一簇簇的黄草、一点点的新绿……
当临近天山后,眼前的视野逐渐被阻断,车也好像在山涧中游动的鱼儿一般。沿着盘旋的公路向上爬去好一阵,我们才来到山间停车场。停车场旁有一座面积很大的两层吊角楼,这座以木料为主要建筑材料的楼房,古色古香,造型典雅,很有创意,颇有点北京故宫的建筑风格;在第二层建筑的下方有一块红色的巨幅横额,上面用醒目的白色大字书写着:凡人唯一能到的仙境——天池。
在这里,“黑导”替我们统一买好园票后,就乘缆车向天池进发。初次乘缆车,我感到很新鲜,也很有趣:间距为五米左右的缆车,一字排开,悬吊在缆绳上,活像排列有序的鸟笼子;往返穿梭的缆车由多种颜色构成,有深绿色,有淡蓝色,也有橙黄色;每个缆车只能乘坐两个人,有必要的保护设施加以固定;每隔100多米就会立有一座钢铁支架,托举着缆绳,也托举着缆绳上的缆车;缆车的车道是双道线的,循环往返于群山峻岭之间!
随着缆车的缓缓上升,山间的景色在不断地切换着场景,像走马灯似的一一掠过:山坡前用铁丝围成的牧场上,有几头新疆特产白额牛在悠然地食草,似乎对我们这些“天外来客”视而不见;在一处地势凸起的草地上,建有一座两层飞檐玲珑宝塔,与周围密布着的塔松交相映衬、媲美,给人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感觉;在缆车的下方,蜿蜒旋转的盘山公路,像一条封山锁岭的巨蟒,甲克虫似的各种车辆,不时地奔驰于山道之中;由天山积雪融化而成的清澈溪流,沿弯弯曲曲的嶙峋山涧潺潺而下,每遇转弯处山石相阻,便会撞击出无数晶莹的银白色珠子;待飞珠溅玉汇合后,又穿林越涧向下一泻而去,从不彷徨,从不妥协,从不退却,一路上浅吟低唱,唱的是一首千古不变的执着追求之歌……
离缆车的终点不远,就是闻名遐迩的天山天池!
天池,古称“瑶池”,为天镜、神池之意。她是一座在两百余万年以前第四纪大冰川活动中形成的高山冰碛湖,是第一批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湖泊,也是世界著名的高山湖泊。如果喀纳斯湖以美而著称于世的话,那么天池则以奇而令世人痴迷,且因其发现和开发较早,从某种程度上讲,她的名气要比喀纳斯湖的名气还要大些。说天池奇,奇就奇在她的“高”上,是一座海拨1980米的高山湖泊,可谓举世罕见;奇就奇在她的“特”上,与有着皑皑白雪的天山为伍、毗邻,山水相依,堪称珠联璧合。
据了解,海拔将近2000米的天池,呈半月型形状,湖面长约3400米,最宽处约1500米,面积达4。9平方公里,湖深平均40米,最深处达105米,是一座典型的高山深水湖泊。史籍中记载,为“天池”冠名的,本是两个世纪前的清乾隆年间时任乌鲁木齐都统大臣明亮,他亲率骑从来此后,择碑刻“见神池浩淼,如天镜浮空”一句中的天池二字命其湖名,才使先前瑶池、冰池、龙湫、龙潭、神池等诸多称谓归于一统——天池。上世纪50年代之前,因这里山高路险,林密涧深,有幸来此之人寥寥无几,以探险者居多;新中国成立后,由政府划拨专款修筑了通往天池的盘山公路、空中缆车通道,于湖畔相应位置建起了别致的亭台水榭、宾馆餐厅及其它旅游设施等。于是,天池这一方游览胜地,才向世人敞开了她神秘的面纱,每年来此观山赏湖、猎奇揽胜的中外游客数以百万计。
这里流传着许多神话典故,在天池的“石门一线”、“龙潭碧月”、“顶天三石”、“定海神针”、“南山望雪”、“西山现松”、“海峰展”、“悬泉飞瀑”八大自然景观中,每一个景观,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景物迷人,传说感人,景物与传说交相印证更加醉人!
据说,周穆王在西游时曾来到这里,与西王母一见倾心,两人相见恨晚,顿生爱意。为庆贺彼此相逢,西王母在瑶池特意开了蟠桃会,宴请穆天;临别时,西王母依依不舍,脉脉含情,赠言周穆王:“祝君长寿,愿君再来!”。为使自己更年轻、更漂亮、更悦知己,西王母特意在天山下划了一大二小三个天池,供自己养颜之用,大的洗澡,小的一个洗脸、一个洗澡,这就是如今天山山脉中的大天池和东小天池、西小天池。自瑶池一别后,不知周穆王是朝政缠身,还是忘却了这段恋情,他再也没有故地重游,重温旧梦,真个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空留天池在人间。为此,唐代大诗人李商隐不无遗憾地以诗来抒发这段仙缘、奇情:“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天池的潋滟风光和旖旎景色,历来为文人墨客所推崇,古往今来,不知留下了多少盛赞的诗篇、墨宝,其中有三首很值得一赏。赞美大天池的诗篇有:“远处皑雪近处松,野花似锦绿偎红,湖光山色泼墨画,春夏秋冬一景融。”清代学者纪晓岚在赞美东小天池的诗中写道:“乱山倒影碧沉沉,十里龙湫万丈深。一自沉牛答云雨,飞流不断到如今。”另一首是赞美西小天池的诗句:“一弘碧流成龙潭,青松白雪镶翠盘,金秋桂月沉壁底,疑是嫦娥出广寒”。当年,郭沫若在领略了天山天池这一绝世风光后,曾经挥笔题写楹联赞美道:“一池浓墨盛砚底,万木长毫挺笔端”。
梁羽生的武侠小说《七剑下天山》,就取材于这里,并被徐克拍摄成了同名电视剧,在全国热播。同潇湘电影制片厂、峨嵋电影制片厂一样,天山,还是新疆电影制片厂的命名地,相信有一些年纪的人都曾经看到过由天山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影片。
我于人群中随波逐流,徐徐而行,生怕惊扰了西王母的千年相思美梦。诺大的天池,像盛在群山之樽中的半杯晶莹千年佳酿,呈现在游人面前;未等近前,高海拔湖区所特有的清新微风,夹带着花草树木的幽幽馨香便扑鼻而来,透彻肺腑,令人未酩先醉,飘飘欲仙;一阵悠扬悦耳的歌声随风传来,恍如来自于天际,寻声望去,湖边绿
标签
相关文章